《2013年度苏州市区非国控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结果》公布。与上一年度相比,此次市区581家参评企业中,有18家企业上了“黑色”榜,为历年来最多。这些“黑色”企业均将面临彻底整改甚至关停。
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由环保部门依据污染防治类指标、环境管理类指标、社会影响类指标等3类21项评价指标对企业做定量打分考核,评价结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绿色、蓝色、黄色、红色、黑色5个企业信用等级,每年向全社会公开。被评为“黑色”的企业,往往存在“拆烂污”行为,如建设项目未通过环保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投入生产、发生了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等。以此类推,除“绿色”企业外,其余等级的企业在污染控制和防治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企业特别是“黑色”企业理应在经营上受到与其环保信用等级相应的制度约束。
按惯例,绿色信贷就是应当挂钩环保信用等级的制度之一。在信贷活动中,把符合环境检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前提。经济杠杆引导环保,经济杠杆可以使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治理,而不是以前惯用的事后污染治理,这些显然是行政手段所无法实现的目标。商业银行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资金向有利于环保的产业、企业,可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让“黑色”企业“失血”同时也是银行控制金融风险的需要。
说到底,公布企业环保信用等级,仅仅是第一步,社会各方搞好制度配套、协同,促进企业“变绿”才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