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胡立彪:诚信这场考试有人考砸了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15-10-26】 【阅读次数:2365】 【打印】

  对于企业而言,诚信或许是一道终极考题。即使是在市场打拼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字号企业,也有可能考砸。大众汽车因尾气排放造假事件被判诚信不及格,78年苦心建立的市场形象几乎毁于一旦,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在中国市场,可口可乐也没做好这道题,刚刚被扣了分。日前,甘肃省兰州市场环境监察局会同兰州市公安局环保分局执法人员,对甘肃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通过改变污水在线监测设备采样方式伪造监测数据,逃避环保监管。

  《大学》有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心诚求之,虽不中亦不远矣。”大众和可口可乐没有“思诚”之意,却在逃避环保监管这种不诚之事上“心诚求之”,两家手法“虽不同亦不远矣”。不遵“天之道”,不行“人之道”,当然要受到惩罚。大众在美国被罚180亿美元,股价大跌市值蒸发数百亿美元,这都是外伤,而最严重的内伤,是品牌形象受损。可口可乐也因环保数据造假事件,自污形象。被监管部门罚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多年来打着“节水、零排放”的旗号会倒,其品牌价值也必严重折损。

  企业诚信出了问题,影响的不只是企业自身,基于“天之道”(市场规律)“人之道”(消费者选择)的惩罚,还会向更远、更深处延续传递。有人用“诚信株连”一词来表达这种具有强大负能量的诚信危机。在他们看来,随着现代传媒的日益发达,一旦有问题企业被曝光,消费者就会本能地从自己的购买清单中删除掉相关产品,该企业没问题的产品会因此一并遭到冷遇。原因很简单,在信息占有方面处于不对称地位的消费者,只有把这些出自不诚信企业之手的所有产品都推定为问题产品,才能实现最彻底的自我保护。此乃对不诚信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的“诚信株连”。由此推演,“诚信株连”还会从单一产品或服务延至整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域甚至一个国家。近些年来,中国市场外资品牌危机不断,民众对它们的认可度、信任度急剧下降,即拜“诚信株连”所赐,而危机的现实又助长了株连的漫延。

  古希腊思想家梭伦说:“道德是永远的,而财富却日易其主。”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市场体制给了人们巨大的逐利空间,利益追求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必须承认,逐利是所有企业的生存本性,也具有其合理性。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逐利行为必须设立道德前提,更何况,在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法律为企业逐利设置了共同的规则。人们看到,失去了正确逐利原则的企业,不断上演唯利是图的活剧,最终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并成为彰显法律威严和道德审判力量的新佐证。而无数的教训,也一次次提高了诚信这道道德考题的分值,让它成为企业市场生存中必须承受之重。

  表面看来,企业在市场中的常态表现是竞争,是与对手展开不间断的拼杀,所谓商场如战场,而浓烈的硝烟似乎很难透射出道德的身影。这当然是一种错觉,因为企业间的对抗,只是其生存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一种表现形式,最终目的在于赢得消费者,因为消费者才是企业获取市场生存力量的唯一源泉。了解了这一点,企业应明白,即使商场依然如战场,但最大的“敌人”已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自己。能不能战胜自我,就要看企业的道德修养如何了。所谓“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企业只有讲道德、守诚信,才会有良好的信誉,才能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赖,进而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