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两权”放开关键在信用培育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16-03-29】 【阅读次数:1800】 【打印】

  上周四,央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温州市乐清和瑞安出现在试点名单中。

  两个办法明确了土地经营承包权和农民住房的财产权利,解决了农民贷款缺少抵押物的难题。这不仅是推进普惠金融的重要举措,也将唤醒农村长期沉睡的土地、住房等资产。

  在温州这样多山的地区,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靠三分地的刨食显然不可能。但要搞大农业,长期以来资金成为最大制约。一般来说,农民贷款最常见的途径就是联保,但额度很有限。通过金融改革出现的农村互助基金会,融资相对便捷,但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如果“两权”放开,比较过去,额度提升,手续也会更加简便。

  但是,两个办法的试点推行,还有很多问题不是农民自身能够解决的。比如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就明确了“对于征收范围的住房不能抵押”,“除用于抵押的农民住房外,借款人应有其他长期稳定居住场所,并能够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这些前置条件,显然提升了“两权”抵押的难度。

  对银行业来说,“两权”潜力巨大,但在初始阶段,却面临很多难以预判的问题,比如,“两权”如何估值?利率如何确定?产生风险后的抵押品如何处置?这些缺乏先期积累而出现的难题,都是银行的顾虑。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加上农民没有相对固定的收入,支持还本付息的现金流并不稳定,即便有“两权”抵押,银行向农民放贷,还是会谨小慎微。

  上述诸多事实貌似复杂,但真正的成因却也简单,最重要的一点,即农民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培育。农民金融知识相对匮乏,对于征信重要性的认知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在信用贷款这块,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受制于自身能力,往往能欠则欠,能拖则拖。农民贷款额度不高,但面很广,催款压力让银行不堪重负,不良贷款率也会直线上升。所以,很多银行宁可放弃这个市场,也绝不轻易去“自找麻烦”。如今“两权”抵押,同样会遭遇信用问题。

  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信用是基础。“两权”放开后,得依靠农民对自身信用的维护。说到底,银行“嫌贫爱富”的根子,出在“穷人无信用”这个老问题上。这个问题如果能破解、消除,“两权”抵押才有望水到渠成。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看来靠农民的自主行为很难实现,政府有必要在试点过程,集合涉农部门、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村集体、合作社等第三方机构发挥好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只有循序渐进让农民学会和银行“打交道”,在增强信用意识以后,以“两权”化解融资难题的初衷才可能实现。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