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我国网民已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互联网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便捷的服务。然而,一些人却破坏着网络世界的诚信,煽动谣言、编织谎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端的不断普及,很多网友已习惯于通过浏览微信朋友圈获取信息,但一些骗子也把主意打到了这里。
关于高考的谣言每年都有很多,并会演化出各种版本。近日,微信朋友圈里不断转发着这样一条消息:“朋友捡到一个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姓名:白娅倩。考点:一中,考场:013,座位号:11,准考证号*******。联系电话:*******。别耽误孩子高考。帮助别人手留余香!看到的转发。”不过,有细心人发现,这位“白娅倩”同学从2011年开始至今,几乎年年都丢准考证。而真相就是此乃一起利用朋友圈进行电信诈骗的一例案件。目前,已有多地警方进行辟谣,提醒广大网友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又如,前几年的“立二拆四”、“秦火火”事件以及“食盐抢购风潮”、“艾滋病人滴血投毒”等谣言之所以受网民拥趸,在于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对自己手中的“麦克风”不进行把门,有的网民为了迎合大家的兴趣和口味,看到一些能博取人眼球的信息就赶紧转发。这样一来,往往会掩盖事实真相,让社会舆论陷于无序之中。
互联网的特性之一在于分享,例如当下非常火爆的微信朋友圈。我相信,愿意分享你朋友圈信息的,都是信得过你的人。因为互信也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为了保证互联网在整体环境、移动端应用普及等方面取得稳定而长足的进步,互联网诚信度,更需要网民齐心呵护。比如,我们在朋友圈转发信息时,思考一下事情的真伪,多进行一些甄别,方便时可上网查询。如果对某个信息半信半疑,那么就不要为了感兴趣而随手转发。
作为网民,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那么,就请从我做起,营造网络诚信,还网络天空一片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