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建设稳步推进 去年6000多只债券产品被信用“盖戳”

【新闻来源: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评级专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8-02-28】 【阅读次数:3037】 【打印】

据统计,5家评级机构在2017年四季度共承揽债券产品1659只,涉及发行人1213家;出具评级报告的债项共2145只,涉及发行人1064家。截至2017年年末,各评级机构全年共承揽债券产品6029只,出具评级报告的债项共6142只。 

作为债券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债券信用评级是投资者判断发行人信用资质,从而有效识别信用风险的关键依据。近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评级专业委员会”)就2017年第四季度评级机构市场表现、业务发展动态、评级自律管理及合规情况进行了总结。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评级专业委员会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完善债券市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制度建设”指示的体现,对于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的风险揭示作用,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维护信用评级业良好竞争秩序,推动评级业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面评级调整大幅增加 

据评级专业委员会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共有1715家存续发行人具备主体评级,级别中枢集中于AA级,AA+级及以上发行人占比57.49%,同比上升0.78个百分点。 

分机构看,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国际、上海新世纪和东方金诚5家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以下简称“评级机构”)所评AA+及以上发行人的占比均同比上升,其中上海新世纪升幅最高,上升8.76个百分点;其次为东方金诚和大公资信,分别上升5.07个和4.78个百分点。 

实际上,评级机构在2017年全年共对332家发行人做出了评级调整。其中,正面调整为270家,同比增加75.32%,在各评级机构中,大公资信正面调整家数占本机构存续家数的比例最高;负面调整为62家,同比减少58.94%,中诚信国际和大公资信调整数量相对较多。仅就2017年四季度而言,评级机构共对25家发行人做出评级调整,正面调整和负面调整数量分别为17家和8家。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四季度新增1家违约发行人,全年共新增2家违约发行人,评级机构在发行人违约后大跨度下调了评级级别。2017年10月,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未按期足额兑付本金的公告》,随后联合资信一次性将其主体级别由AA级下调至C级,打破了其从2012年起一直维持该发行人AA级的主体评级。 

跨市场评级方面,同一发行人在交易所市场评级高于银行间市场的居多,不一致率环比持平。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四季度末,共有24家发行人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评级结果不一致,不一致率为8.25%,与上季度末基本持平。其中,除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的交易所市场级别高于银行间市场2个子级外,其余评级结果不一致的发行主体评级相差1个子级。 

评级方法研究有序开展  

2017年四季度评级机构发展再获进展,评级业务进一步拓展,评级方法模型完善加强。 

据统计,5家评级机构在2017年四季度共承揽债券产品1659只,涉及发行人1213家;出具评级报告的债项共2145只,涉及发行人1064家。截至2017年年末,各评级机构全年共承揽债券产品6029只,出具评级报告的债项共6142只。其中,中诚信国际和大公资信承揽债项数量居前,占比分别为29.77%和20.38%;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和东方金诚的占比分别为19.37%、17.18%和13.29%。 

在评级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评级机构内部规范制度进一步梳理完善,评级方法和模型的研究及修订有序推进。具体而言,为加强评级业务流程管理,大公资信修订评级技术管理办法等27项评级业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联合资信加强行业研究力度,根据行业发展变化情况,新制定通讯设备等12个行业评级方法和模型,并对煤炭等22个行业的评级方法进行修订;中诚信国际新制定固体废物处理行业信用评级方法。 

业内专家对评级机构的人员专业性梳理后发现,5家机构中评级经验在1年至3年的分析师人数占比均最高,合计占比54.42%;具有3年及以上评级经验的分析师在总分析师人数中占比则为25.30%,与上季度末基本持平;各机构经验丰富的分析师人均业务量平均为26.63个。 

与此同时,评级行业的宣传和交流正持续推进,范围不断拓展、形式逐渐丰富。据悉,2017年四季度,评级机构共举办了53次评级论坛和会议,参加国际评级相关论坛及投资者交流会议等6次。“各大评级机构通过现场讨论、电话会议等方式,加强对投资人的沟通和服务,与各类市场参与者分析研究成果,主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业内人士表示。 

行业自律和市场化约束持续强化 

评级自律管理工作是评级业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2017年11月,评级专业委员会召开第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专题研讨会,审议并通过了《进一步发挥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职能》、《设立评级专委会工作组》、《定期编制及公布〈评级专业委员会专报〉》、《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评价规则》及相关配套制度的议案,并就促进完善中国信用评级行业整体形象、推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核心竞争力建设、提高信用评级方法模型透明度等评级业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2017年12月,为落实上述议案,评级专业委员会四个工作组分别针对利益冲突自律管理、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评级质量检验监督及评价、评级研究及宣传交流等工作召开了启动会议,推动评级行业自律管理的研究与制度建设。 

为强化对评级机构的市场化约束机制,评级专业委员会还组织开展了2017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市场化评价工作。据了解,在业务评价中,包括投资者等在内的市场成员及专家对各评级机构的业务素质、评级结果质量、评级报告质量、评级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评价。根据2017年12月22日公布的业务市场化评价结果,5家评级机构的市场化排序由高至低依次为中诚信国际、大公资信、上海新世纪、联合资信、东方金诚。 

评级专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相关评级自律管理的过程中,发现评级机构在评级质量控制、作业流程管理、信用评级委员会机制建设、利益冲突管理四个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据介绍,为充分发挥专家议事制度优势和市场力量,下一步,评级专业委员会将加强在利益冲突管理制度与实践研究、信息披露自律管理制度研究、评级质量检验监督及评价研究、评级行业宣传交流及专题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并持续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自律制度建设,强化行业自律和市场化约束,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