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张立林:打造无处不在的信用连接是新金融服务的关键目标

【新闻来源:信用中国】 【发布日期:2019-08-16】 【阅读次数:1806】 【打印】

6月25日电(史依灵 罗沛鹏)“银行正在从一个‘物理的地方’变成一种随时、随地、随需的‘永远在线的服务’。”6月24日,中国建设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立林出席“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论坛”,在“科技与金融:无处不在的新金融服务”主题论坛中表示,打造无处不在的信用连接是新金融服务的关键目标。

社会关系中缺少直接联系的个体之间,必须通过第三者才能形成联系。张立林认为,建立稳定持续的联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基于信任基础的连接;二是随时随地容易的连接。谈及具体做法,张立林表示,未来将在这两个必备条件上下大力气。一方面,帮助政府、企业和百姓建设软件服务系统、便民生活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在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中,厚植并重构社会各方面对现代金融的信任,形成自愿接入的连接。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新技术,让银行转化为一个与个人和企业紧密连接的、可以群体智能涌现的超级合作者,通过建立更加广泛的连接,提供全流程的服务支持,使信任关系在频繁互动中不断增进。

新时代新业态,催生了新金融。张立林指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业务结构转型和数字化升级,坚持科技引领、提升基础能力,已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向新金融转型的必由之路。

谈及大型金融机构转型,张立林坦言,“金融科技从管理到治理,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转变。”他认为,大型金融机构转型应抓住五个要素夯实基础。一是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打造智慧金融与智慧生态内外发力的金融科技业务体系,助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管理智能化、产品定制化、经营协同化、渠道无界化”的现代商业银行。二是建立正确的转型路径。贯彻企业级、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使分散的IT系统变为完整的科技治理体系,实现从科技成果应用者到协同创新者、从封闭金融体系参与者到开放生态的超级合作者的转变。三是形成强大的技术能力。构建起“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尺、行同伦”的、高效协同的金融科技基础能力,包括企业级架构能力、云服务能力、数据治理能力、业务理解和业务实现能力等。四是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人才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第一资源,从当前急需和未来储备角度出发,应为新金融时代培养、集聚业务与IT融合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五是灵活应变的体制机制。战略的实施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我们在业界率先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更加市场化的机制,更好地提高研发人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张立林表示,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新金融人才关注新金融发展,聚焦新平台建设,共同服务新需求落地,共同促进新人才培养,汇聚起金融科技产教融合的磅礴力量。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