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中国银行原行长:传统信用模式难渗透数字供应链金融

【新闻来源:中宏网】 【发布日期:2019-10-29】 【阅读次数:1900】 【打印】

“规模化的供应链金融所需的认证,是传统认证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无法达成的。”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出席科博会“2019中国金融论坛”时提到,传统物权认证体系是中心化的,环节多,效率低,覆盖面小。而在传统的商业信用模式中,信任需要积累,建立信用需要较长的周期;信任需要中央节点,日常经济行为难以成为社会信用记录;商业信用可及范围小,信用成本高。因而,传统的认证工具和信用模式难以渗透数字化的物联网,也难以渗透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

李礼辉认为,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底层技术研发和实验应用在数字信任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可应用于新一代物联网和供应链金融。数字技术可以实现认证身份,确认点对点、端对端的操作权和控制权;也可以认证物品,确认物权的价值和归属。

李礼辉还推荐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他表示,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通过算法程序表达规则,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构建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也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对企业法人或自然法人判别信用状态,发掘信用价值。“数字信任的价值在于,可以在广城、高速的网络中建立0时差,0距离的认证工具,提高供应链金融的效率和可靠性。可以在信任未知或信任薄弱的环境中形成可信任的纽带,加持商业信用。”

“目前一批科创企业、金融机构正在进行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实验。”李礼辉举例,蚂蚁金服建设“双链通”的区块链平台、江苏银行建设的区块链+物联网、万向应用区块链技术建设的汽车物流和石化物流管理和融资平台等应用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我国的技术专家们正在研究新一代隐私计算技术,采用多重签名、门限签名、安全多方计算、同态加密、代理重加密,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手段,力求确保数字信任、数字链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李礼辉指出,供应链金融的规模化将是大趋势。“我们应该共同开发供应链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高品质的金融服务。”(来源:中宏网)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