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原先的东南亚蓝海正面临变局。
在东南亚国家涉足消费信贷业务的国内某金融科技平台高层赵诚(化名)介绍,2018年,他所在的金融科技平台在印尼、菲律宾、泰国设立业务机构,通过移动端向当地民众发放消费金融贷款。过去3年,这家金融科技平台每年都能创造逾百万美元利润,然而疫情暴发至今,上述利润基本耗损殆尽。
究其原因,疫情导致东南亚国家经济活动骤降与员工失业率上升,令不少借款人还款逾期。更糟糕的是,由于赵诚所在的金融科技平台在印尼等国家尚未拿到网络信贷业务牌照,他们不敢大张旗鼓地开展催收活动以避免暴力催收举报,令越来越多借款人干脆恶意欠款不还。
“过去一个月我听说多家国内金融科技同行已打算撤离东南亚国家,因为这门生意正变得越来越难做。”在赵诚看来,疫情来临只不过加速了行业洗牌,而目前,东南亚消费金融领域的监管套利红利期早已褪去,留守者不但要面临疫情所引发的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恶化冲击,还要遭遇日益严格的合规操作要求与牌照获取流程。
生意越来越难做
“从3月疫情全球扩散起,我们就发现东南亚消费信贷资产质量每况愈下。”赵诚向记者表示,一方面还款逾期额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申请减免利息或部分借款本金的民众数量与日俱增。
这背后,是疫情导致东南亚国家大多数行业停摆,令相关职工收入骤降。
数据显示,3月份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住宿餐饮销售额同比大幅下滑逾26.8%,旅游及其他零售服务则同比下滑10.9%。而赵诚所在的金融科技平台借款对象,恰恰是与旅游相关的餐饮住宿零售企业员工,因此他们资产逾期率受疫情的负面冲击更大。
赵诚回忆说,3月初,他所在的金融科技平台已大幅收紧了东南亚国家民众的消费信贷审批门槛,因为他们担心在收入骤降情况下,越来越多当地民众会依靠举债“过日子”,但何时还贷则变得遥遥无期。
令他更担心的是,现有借款人的逾期额持续攀升。他初步估算,过去一个月他所在的金融科技平台逾期率已超过16%,高于以往平均水准逾10个百分点。其结果是平台潜在亏损额(包括坏账计提准备金)已超过60万美元,相当于去年两个季度的净利润。“我们模拟了最坏场景,即疫情要到下半年才得到控制,且逾期率超过30%(坏账率达到18%),那么我们年底前的亏损额将超过300万美元,相当于过去3年所有利润悉数吐回去。”
一位曾涉足东南亚国家消费信贷的国内助贷机构负责人介绍,其实不少国内金融科技平台都在东南亚国家遇到逾期率坏账率双双跳涨的经营困境,部分平台为了压低逾期坏账额,不得不采取向借款人亲朋好友电话提醒,或上门催收等措施,反而被举报存在暴力催收行为,导致相关催收业务不了了之。
记者了解到,当前部分国内中小型金融科技平台已承受不了逾期坏账率跳涨压力,打算低价转卖手里的“不良资产”撤离。然而,疫情导致这部分不良资产估值极低,除非平台决意大幅认赔出局,否则很难顺利退出。
留守者的突围
尽管赵诚所在的国内金融科技平台选择“留守”,但疫情冲击下的东南亚消费金融市场竞争压力不降反增。
究其原因,疫情加速了当地消费金融信贷市场洗牌加速,正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状况。
比如在越南,远东国际商业银行(FE Credit)、捷信消费金融(Home Credit)、HD Saison、M Credit掌握着当地消费金融市场逾80%的市场份额,如今随着部分中国金融科技平台撤离,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将超过85%。
在印尼,金光集团旗下Danamas、东南亚最大本地P2P网络借贷平台Funding Scieties都凭借着牌照获取优势与对当地人文环境的了解,正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而印尼金融服务监管局(OJK)仅给予陆金所、360金融、信也科技等少数中国金融科技平台相应的网络信贷业务牌照,多数平台依然游走在灰色地带,很容易在疫情冲击与监管趋严的双重夹击下,被迫“淘汰出局”。
这也倒逼不少国内金融科技平台转变经营策略,即从纯粹的消费信贷业务向金融科技输出转型。
比如玖富数科集团正向柬埔寨致富银行提供前端App、全流程网贷系统、信审系统等模块的定制化数字金融解决方案,通过提升后者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水平,推进自身在东南亚国家的消费信贷业务布局。
资产360则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语义分析、算法模型等技术运用到东南亚消费信贷领域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通过根据当地语言环境与表述方法,对催收等资产处置流程进行优化,协助金融科技平台实现合规催收。
赵诚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与多家印尼电信机构谈判,希望能联合后者共同申请网络信贷牌照,从而解决催收、业务拓展等一系列问题。
“事实上,在东南亚国家靠监管套利做法赚取消费信贷红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我们要留下来,不但要面临疫情与合规操作的冲击,还要确保自己有一定的业务规模优势,不被大机构挤出市场。”他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