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隔离险”遭遇理赔难的多重警示

【新闻来源:东方网】 【发布日期:2022-06-28】 【阅读次数:2047】 【打印】

受近期新冠疫情影响,一度销售火爆的“隔离险”最近进入理赔受理高峰期。然而,不少消费者发现,因为不是在中高风险区或无法证明是密接等遭遇了保险公司拒赔。对此,业内专家认为,保险公司在产品宣传时应尽到免责条款的提示解释说明责任,在销售此类产品时,保险公司不应该进行选择性宣传。(6月23日《工人日报》)

所谓“隔离险”,根据相关保险说明,投保人若在保险期内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可在隔离期内享受津贴补助,金额为每天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投保费用大多不超过百元。因切中消费者害怕因隔离造成经济损失的痛点,加上保费低廉、投保简单、高杠杆率的刺激,“隔离险”近两年来受到了消费者与险企的追捧,尤其是在一些互联网平台爆火。

但随着今年以来疫情多点散发,“隔离险”进入理赔环节,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其中以不实宣传、理赔难最为突出。例如,有销售平台宣称“隔离一天就可以获得150元至1000元赔偿”,但实际情形只有特定、少数情况下的隔离才会获得赔偿。多家保险公司因“隔离险”拒赔而被推至风口浪尖,许多消费者吐槽“被保险公司的文字游戏忽悠了”。

保险公司回应称,疫情反复且严峻的程度超出预期,随着符合理赔条件的案件激增,叠加在一定条件下增加的通融赔付,公司在“隔离险”上已赔得一干二净,即便如此还是引来大量消费者控诉。有业内专家也表示,上海、北京等地疫情的出现和反复,让“隔离险”这个本来是小概率的事件连续出现,赔付情形明显增加,险企因而陷入被动的局面。

“隔离险”理赔难的现实,给我们带来多重警示。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对突发性社会现象进行准确把握,对不确定因素要有合理预判,从而开发切合实际的保险产品,并做到诚信推广。如果一味利用信息不对称忽悠消费者,不仅容易误导消费者,也会损害整个行业的信誉。好在有关部门和行业已出手规范,要求保险公司在宣传销售产品过程中,不得以欺骗、隐瞒或诱导等方式,对保险产品的保障责任等重要情况作出容易引人误解的宣传。

另一方面,消费者应对“隔离险”等新险种保持理性,不能只想“在家躺赚”而不细究投保规则、保险合同,否则难免被忽悠。业内专家指出,理赔难的一部分原因在于“隔离险”是新险种,存在一些模糊或易混淆的地方,消费者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尤其要弄清“保什么、不保什么、如何理赔”等关键问题,认真判断是否符合个人需求,谨慎投保。

当然,对管理部门而言,相应的监管也要跟上。该规范的规范,该整整的整顿,该叫停的叫停,促进保险公司诚信合规经营,守住对消费者负责的服务底线。同时,也要给予创新保险产品一定的包容,不能不管就乱,一管就死,要为创新型保险提供政策保障。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