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内蒙古乌海:树立诚信守信形象 擦亮城市金色名片

【新闻来源:内蒙古日报】 【发布日期:2023-08-17】 【阅读次数:778】 【打印】

8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了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乌海市榜上有名,成为自治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项“国字号”的荣誉,是乌海市坚持不懈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果,更是源于这座城市一种广泛的共识:讲诚信、守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坚实基础、社会良序的运转基石,全力打造良好信用环境,对于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近年来,乌海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提出的“要弘扬热情、直爽、豪放的传统,把2400多万内蒙古人民讲诚信、守信用的形象立起来”的指示要求,持续全面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社会环境,诚信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成为乌海的最美底色。

打造“信用乌海” 让诚信成为城市金色名片

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对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

乌海市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列为重要工作推进,将诚信的“软准则”量化成“硬指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平台支撑,合力绘制“信用乌海”路线图,使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乌海市成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涉及52个相关单位部门,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乌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下,一系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文件先后印发并实施。对照国家、自治区关于信用工作的各项政策举措,先后出台《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海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乌海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制度文件,全市各行业主管部门也相继建立了信用相关制度,形成了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了制度对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此外,乌海市持续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信用网站建设,大力推进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及各类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力度;持续破除信息归集壁垒,多部门协同配合,实现水电气、纳税、社保等特定领域信用信息归集从无到有的突破,累计向自治区节点报送水费、燃气、不动产、科技研发等各类信息合计280余万条,不断夯实信用信息归集基础。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让乌海城市发展更具有活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城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乌海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城市中信用综合指数排名最好成绩为第七位,持续位居全国人口规模100万以下城市、西部地区及自治区第一位;合同履约方面的典型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并在自治区范围内进行推广;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信用指标和政务诚信监测考评均排名第一位……

如今,乌海市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这个国家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信用乌海”这张金色名片越来越亮。

强化信用监管让城市管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诚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近年来,乌海市充分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让守信者得实惠,让失信者得惩罚,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这个政策太好了!因为信用好,让我很快就拿到了许可证。”经营苗木生意的张永胜来到乌海市政务服务大厅“综合受理窗口”办理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在确定没有不良征信记录的前提下,张永胜只填写了许可证申请表和许可证核发告知承诺书,工作人员当场为他审批发证。

  乌海市将信用信息嵌入项目审批、政务服务、政策扶持等流程,推行告知承诺制提高审批效率,积极应用“综合一窗受理”平台企业信用查询功能,对信用状况良好的市场主体,按照守信激励政策为其提供“告知承诺”服务。

  同时,乌海市不断加强信用信息归集,持续推进信用承诺工作,同时深化政务诚信建设,健全信用监管机制,强化信用宣传引导,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目前,已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全面归集审批替代、容缺受理、主动公示、行业自律等类型承诺9.5万余份。全市各部门单位开通信用综合账号447个,通过账号查询应用信用信息2.9万余次。

  让守信者“一路绿灯”,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拖欠预警监控、纳税信用评价、建立健全旅游市场诚信经营体系……截至目前,乌海市在科研、建筑、生态环境等30余个重点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充分发挥信用在激发市场活力中的作用。

  对失信行为惩处并非“一刀切”。“之前我们对失信记录不太在意,现在才知道每一条失信记录就会对公司经营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多亏发改委主动服务指导,帮助我们及时修复信用,公司才能顺利签订订单。”一家企业的负责人陈女士感慨地说。

  “信用修复”是指一些失信主体被有关部门联合惩戒,纳入失信名单之后,对自己的失信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失信行为,继而消除不良社会影响后果的一种措施。近年来,乌海市常态化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全面梳理现存行政处罚的企业,主动服务指导505家企业在“信用中国”网站完成833条行政处罚的信用修复,切实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创新应用场景让信用数据变为真金白银

  对企业而言,信用是灵魂、是生命,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个人而言,信用是人品、是美德,是其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如今,乌海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赋予其更深的内涵,让信用无形资产“变现”。

  6月15日,在“信易贷”政银企对接会上,8家信用良好的企业与银行现场达成1.34亿元信用贷款意向,进一步增强信用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去年,公司资金周转遇到了困难,因为自己的信用良好,贷款时银行工作人员给我推荐了‘信易贷’的方式,成功贷款300万元,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乌海市达利通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和晓峰说,“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信用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要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保持诚信做人、诚信经商的好品质。”

  企业守信带来真金白银。乌海市高度重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开展“信易贷”平台推广工作,将“信易贷”工作嵌入到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环节。截至目前,“信易贷”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20个,发布金融产品63个,注册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2891家,企业实名认证6986家,实现线上授信61笔,授信金额近4亿元。当前,乌海市是自治区在“信易贷”平台注册企业最多,数据应用最广,推动效果最好的城市,有力支持了中小微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发展。

  同时,乌海市大力推进“信易+”创新应用,在“信易批”“信易游”“信易阅”“信易行”“信易住”等应用场景中,对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自治区诚信企业、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加大激励措施,提供“绿色通道”、融资服务等便利。

  从2015年起,乌海市还定期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红黑名单”新闻发布会,已累计发布“红黑名单”5462个,通过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全面增强了企业守法责任意识和诚信经营环境。

  厚植诚信之花让诚实守信蔚然成风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乌海市广泛宣传诚信理念,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加强诚信宣传教育,褒扬诚信典型,曝光失信案例,营造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社会风尚。

  近日,海勃湾区东环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一言一行显诚信 一点一滴见文明”诚信宣传活动。社区工作人员来到青山翰墨园,辖区居民坐上小板凳,共同学习诚信守则,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和含义,倡导群众树立起诚信、文明的思想理念,规范诚信行为,树立诚信形象,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正能量。

  此次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守信、用信”的生活理念,受到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和称赞。“通过社区今天组织的诚信宣传活动,让我认识到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诚信做人。”市民倪巧霞说。

  东环路社区党委书记弓利萍表示,诚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举办此次活动就是为了提升辖区居民的诚实守信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社区将持续扩大宣传覆盖面,针对各行业领域加强诚信宣传,积极打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

  诚信,既是文明城市应有的品质,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当诚信精神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成为市民的生活态度时,城市的梦想就有了最坚固的基石。

  为持续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乌海市始终坚持多渠道、多方位构建诚实守信、珍惜信用的宣传氛围,采取“线下+线上”双线驱动方式,专题开展诚信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商圈、进社区、进医院、进校园等活动,大力普及诚信理念、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

  同时,乌海市广泛开展诚信企业、诚信团体、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诚信商场、诚信超市等各类诚信典型选树工作,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如今在乌海市,已有4080家企业荣获自治区级诚信达标企业,58家企业荣获自治区级诚信示范企业,1家企业荣获自治区级诚信标杆企业。内蒙古广纳煤业集团创始人王彩荣获得2022年全国“诚信之星”殊荣。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业无信不兴。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乌海将高扬信用之帆,厚植信用沃土,把乌海人讲诚信、守信用的形象立起来,让“信用乌海”金字招牌更加闪亮,齐“信”协力,共向未来。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