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查处的各类违规使用医保基金问题,主要为不规范、不合理使用医保基金和欺诈骗保。其中,不规范、不合理使用医保基金,主要表现为挂床住院、查体式住院、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以及串换药品、耗材和诊疗项目等行为;欺诈骗保,主要表现为“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以及骗取医保基金倒卖药品、耗材等行为。
日前,济南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在济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明目张胆”的欺诈骗保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不规范、不合理使用医保基金行为依然难以根本杜绝。究其原因,一方面,不排除个别机构因为“逐利”而故意为之;另一方面,由于医疗、医保领域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个别医务人员对一些规定不了解,或者有不同的理解,导致实际操作中出现违规。
为此,济南市医保局坚持“预防为先”“监管前置”,尽量把违规使用基金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首先是强化正面宣传引导。今年4月,开展了基金监管宣传月活动,拍摄宣传片《这种成功要不得》,编印宣传挂图、折页7万余份,发放至全市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依托济南医保微信公众号开展了医保基金监管线上有奖竞答活动,累计线上答题1.91万人次,点击量15.53万人次。同时,梳理近两年发生的10起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引导医药机构、参保人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其次是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在总结梳理近年来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基础上,济南市发布了《济南市医保定点医药机构违规使用医保基金问题清单》(第一批),涉及46条违规行为,包括重复收费20条、超标准收费15条、分解项目收费2条、将不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保基金结算2条、串换医用耗材(诊疗项目)7条。清单发布后,定点医药机构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弥补了医保基金使用管理方面的盲点和漏洞,避免因“不知”造成违规。近期,济南市准备发布第二批清单,形成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基金监管的规范化、法治化、精准化水平。
另外,加大智能审核力度。科学合理划分事前、事中和事后智能审核规则与流程,事前预警拦截一部分,事中审核纠正一部分,通过一层层“过筛子”,把大部分的问题解决在事前和事中,确保事后监管处罚只是极少部分。同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济南市聚焦合理使用医保基金,设置了五大类64项评价指标,根据评价得分从高至低分为A+、A、B、C、C-、D、D-七个信用等级,并将评价结果与履约考核、监督检查等挂钩,对D级、D-级定点医药机构实行重点监管,依法依规实行联合惩戒。此项工作目前正在试运行,明年全面铺开,着力构建形成医保基金监管的长效机制,以此促进医药行业自我约束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