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码登录

浙江杭州:依法推进物业管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新闻来源:杭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4-03-27】 【阅读次数:253】 【打印】

你是否用过“杭州电子业主卡”参与小区业委会选举投票?用杭州“钱江分”看病就医、借阅图书?

这些生活便利与新修订的《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及《杭州市社会信用条例》息息相关。

这两部事关城市治理的法规,分别自2022年3月1日和7月1日起正式施行。实施效果如何?3月22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市住保房管局、市发改委关于两部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

物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小物业”牵动“大民生”,物业管理是衡量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新修订的《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施行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和出台了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运行实施办法、物业承接查验实施办法、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区域确定及调整工作操作规程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推动条例贯彻实施,杭州市物业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杭州在全国首创推出“杭州电子业主卡”,开发建设业主决策电子投票系统,截至目前,已发起业委会选举、物业选续聘等线上表决议题4000余个。杭州市4825个住宅小区共划定4719个物业管理区域,其中,1484个老旧小区划定1333个物管区域,有效规范了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市新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2071个,符合条件的4301个住宅小区已成立业主组织3992个。

物业经营性收支、物业保修金和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备受百姓关注。

市住保房管局根据条例规定,开发建设物业经营性收支信息查询公示平台,目前,全市已有2561个物管项目完成开户,其中1940个项目完成收支账目信息录入,实现了业委会财务公开;明确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简易程序和申请使用物业保修金的条件、程序,现已累计申请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12146.02万元、物业保修金1054.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物业保修金和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已被列入2024年市政府立法正式项目,据悉将于年底前出台。

物业管理不仅关乎住宅小区自身,也是群众自治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强调,要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业主自治、多方参与、协商共建的工作格局,着力提升业主自治能力和物业服务专业化水平。同时,要关注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纠纷问题,加强源头预防,完善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构建“1+N”信用法规制度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杭州市社会信用条例》施行以来,杭州市累计获得2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信用试点。市场监管、农安信用、舒心就医多个领域信用建设经验获国务院及国家部委认可和推广等。

信用工作有法可依,有力推动了杭州市信用改革向纵深推进。目前,杭州市构建起“1+N”的信用法规制度体系,并在全省率先启动企业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在全国六个营商环境试点城市中率先建立涉企补偿救济机制,开展企业破产重整信用修复改革。

杭州市还在全国首创《杭州市诚信机关行为准则》;建立了全国首个政务诚信监测治理体系,在全市开展政务诚信建设情况评估;全国首创城市信用分互认互通平台,互认城市40个。

此外,杭州市还依托“钱江分”,打造舒心就医、交通出行、图书借阅等61个场景170余项守信激励措施,实际开通人数超515万,累计服务人次1.63亿。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调研中发现,条例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行业信用建设主体对信用规范化认识不足,较少关注信用修复和激励,民生领域有关产品和惠民场景不够多等。

对此,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标准化、数字化、场景化和品牌化四个方面发力,推动杭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比如,在以场景化推动信用改革方面,将聚焦治理难点,构建招标投标、渣土运输、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失信惩戒“一张网”;聚焦民生热点,建立家政服务、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行业守信激励机制;聚焦生活烦点,建立预付式消费、龙井茶溯源、电梯安全等信用监管机制;聚焦企业痛点,建立融资信用服务、“信用修复一件事”等惠企便企应用场景。

分享到:
分享
信用查询
企业专用
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信用修复
微信公众号
智能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