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把信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聚焦政务诚信、信息归集、信用监管、惠民便企应用,促进信用与实体经济、民生发展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服务形成新发展格局。
下好信用建设先手棋,苏州市完善“制度+清单+目录”管理体系,以苏州市“十四五”信用建设规划为指导,先后印发了完善失信约束构建长效机制、推进社会信用高质量发展、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等文件,逐步建立完备的信用制度体系。通过推进省市一体化平台建设,打造信用服务载体,实现数据“一体化”、查询“一键达”、服务“一站式”,累计惠及群众超3000万人次;提升归集效能、加强共享应用,累计归集信用信息17.64亿条,包括承诺及履约践诺信息近1793.5万条,为全市部门、板块共享信用信息6.86亿条;开展行业和区域信用状况监测,实施政务诚信评价,“以评促建”助推苏州信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用好信用监管指挥棒,苏州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效监管,在行政管理、政务服务事项中全面应用信用承诺、信用审查;常态化开展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健全信用奖惩机制,强化“守信有奖,失信必罚”,对8000余家市场主体给予资金扶持、绿色通道等守信激励措施,涉及金额超50亿元。在全国率先试点探索“审管执信”模式,建立30余个风险应用场景,汇聚超8000万条企业政务数据,编制近3000项目录清单事项,有效破解“职责不清、信息不畅、责任不实”难题;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信用合作,创新落地“先诊治、后付费”的跨区域“信易医”场景,同期开展无证行医联合打击行动,累计处置高风险无证行医人员42人。
唱好信用服务重头戏,苏州积极开展“信易+”场景创新应用,挖掘各地各部门场景案例100多个,其中21个入选“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和优秀信用应用场景微视频。深挖“信易贷”应用价值,推出信用贷、信保贷等政策,创新“公积金小微贷”“政采贷”等行业特色信贷产品,累计为10.26万家企业放款2580亿元。打造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信易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4251笔,金额突破163亿元。创新“桂花分”应用场景,成功落地“信易阅”“信游周庄”生态圈等特色化应用场景,累计惠民超500万人次。开展以专用信用报告代替企业无违法证明工作,在司法行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20个领域提供“切口小、方法巧、效果灵”的一站式服务,累计出具报告4840份。
打好信用治理组合拳,苏州积极构建政府机构失信防范长效机制,先后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助企增信”等系列专项行动,累计净退出严重失信主体12041家。联合法院、税务、市监等部门,开展“执破融合”改革,化解债务金额94.88亿元,完善“免罚轻罚”清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累计办理免罚轻罚相关案件2.44万件,涉及金额5.94亿元。对信用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进行警示提醒,累计完成市场主体电话告知4.8万户、信函提示10.4万户、上门走访3900户。开展企业信用管理培训,培育信用管理贯标(培训)企业5809家;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约750人获信用管理师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未来,苏州将继续高标准落实国家信用建设重点任务,不断巩固提升既有实践成果,积极探索、主动创新,持续深化“诚信苏州”品牌建设,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贡献信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