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数字化时代更需要“儿童友好”

时间: 2022-09-27 10:20 来源: 苏州市教育局 访问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技术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也带来了不少新的困扰。例如,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很容易对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造成诱惑与伤害,但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又容易带来新的问题。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体现“儿童友好”的原则、如何在互联网使用方面真正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成为一个重要又迫切的命题。

数字社会尤其需要“儿童友好”

2021年,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触网未成年人已经达到1.83亿,触网率达到94.9%。面对如此庞大的网络原住民,应如何更好地促进他们在数字时代的健康成长?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加了网络保护专章,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网络安全、网络直播、网络沉迷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数字社会,尤其需要“儿童友好”的保护理念。

什么是“儿童友好”?“儿童友好”首先要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即给未成年人特殊的、优先的保护,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保护与教育相结合,才能为未成年人提供适合其成长与发展的环境、服务、条件,从而使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得到充分实现。这些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未成年人的数字生活。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多次出现“儿童友好”一词,提出在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方面,要特别注重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秉承“儿童友好”的原则与理念。当代青少年儿童的生活与互联网密切关联,因此当我们谈论城市、社区和家庭的建设时,还需要有数字时代的“儿童友好”思维。这也是今后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目标与思路之一。

警惕对未成年人保护有余“友好”不足

随着家长教育素质的不断提升,很多家庭都日益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这使得一些网络不良信息、不法活动等明显侵犯儿童权益的行为难有生存之地。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有时我们会以保护的名义伤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或者以爱的名义泄露未成年人的隐私,违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些状况都是缺乏“儿童友好”理念的表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中美日韩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家长能专注与孩子聊天的比例最低,而孩子上网查资料被家长误解为玩游戏的比例,中国家长却是最高的,比美国、日本、韩国的家长高6—7个百分点。有些家长因为过于担心网络对孩子的不良影响,而完全剥夺孩子使用网络或手机的权利,这些行为看起来都是在管理和保护孩子,并非是对未成年人不友好的表现,实则不然。研究还发现,如果家人各自上网不交流,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可能性更高。

数字技术也使未成年人的社交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以地缘、亲缘为主的交往开始向网络延伸。未成年人也有了更多的圈群,比如游戏就是未成年人很重要的交往圈群之一。不少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就是为了合群、有朋友,这成为未成年人游戏社交的重要原因。然而调查发现,成年人大多对孩子接触网络游戏非常紧张,敢跟孩子主动谈论网络游戏的家长很少,能经常给孩子推荐网络游戏的家长不足1%。研究还发现,经常感到不受朋友欢迎的比例,网络沉迷者比正常网络使用者高20多个百分点。可见,如果简单粗暴地阻断未成年人与网络的接触,忽视未成年人同伴交往的需要,并不能真正保护未成年人反而会带来一些伤害。研究数据也证明,成年人一些看似对儿童友好的行为,往往并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与发展。

还有不少案例说明,成人世界对未成年人保护有余、友好不足。数字技术在家庭、学校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不能真正遵从“儿童友好”的理念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就难以根据孩子的真实需要正确引导他们对网络的使用,难以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去设计与研发互联网产品,难以在未成年人保护举措的实施上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难以把保护与教育更好地结合。这样的保护是狭隘的保护,缺少了发展的思维和理性的角度。

要让未成年人更好地发展,给他们更好的保护,成年人要用友好的理念去与未成年人相处。数字时代更要推行“儿童友好”的理念,尊重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适配未成年人的成长需求,各方协同发力,共建真正的儿童友好型数字社会,才能使未成年人的权益在网络时代得到充分实现。

数字化时代的家庭教育“友好”策略

“儿童友好”不仅仅是理念还应体现在行动上。数字时代的家庭教育尤其要把“儿童友好”作为重要的遵循原则。以下是建议家长需要注意的方面:

了解孩子的数字生活需求。当今时代,学习、游戏、社交、支付等都实现了数字化,孩子们也有属于他们的数字生活需求与期盼,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比如他们对网络产品怎么看?他们在数字时代的获得感是什么?他们有哪些使用数字产品的困惑?家长在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时,要把孩子的数字生活需求作为一个重要维度。

营造健康的数字生活环境。数字化时代,孩子完全不接触网络、手机、电子游戏等数字时代的产品或服务是不现实的,家庭养育方式也需要及时进行数字化转型。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数字生活环境。例如家长对待数字化生活的态度是否积极、是否具备健康的数字生活能力等,都构成了孩子成长的数字生活环境。

赋予孩子参与数字生活的权利。数字化生活正在开启全民参与的时代,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正值中年的家长抑或是祖辈,都在逐渐走进数字生活。家长应重视并鼓励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参与数字生活。家长既要重视孩子在数字生活中的参与和表达,也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数字生活中来,例如与孩子一起进行数字阅读等。

线上与线下生活有机衔接。数字时代的“儿童友好”思维需要家长善于平衡线上与线下生活,既不过分强调线下生活,也不过分鼓励线上生活,要将二者协调统一起来,使孩子的线上与线下生活有机衔接。例如,很多孩子玩网络游戏是为了与朋友有共同语言,家长就要关注孩子线下生活中的朋友交往;当孩子刷短视频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把短视频中的内容与线下的纸质阅读结合起来。

建设和谐的家庭生态环境。对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短视频、数字阅读、社交软件等数字产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家庭生态环境对青少年接触数字产品的时间、消费、内容等均有高度相关性。在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处、对孩子的探索积极回应、长幼有序互相尊敬、生活方式健康绿色等和谐的家庭生态环境下,孩子更能抵御网络诱惑,接触数字产品的行为也更科学理性。因此,家长要及时更新养育观念,用开放连接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数字成长需要,与孩子一起共建友好型家庭。

作者:孙宏艳,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本文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新时代少先队引领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20TZTSKB008]阶段性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