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概览 > 高职教育

产教融合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国计算机学会在苏州成功举办观点论坛

来源:苏州市教育局发布时间:2022-01-11 13:56浏览量:字体:

“产教融合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观点论坛会场

202218日上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苏州)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相城科技园举办了题为就业难、用工荒,校企之间究竟哪里不适应的观点论坛。论坛由CCFYOCSEF(苏州)副主席张量和学术委员会委员(AC委员)吴加巧担任执行主席,CCFYOCSEF(苏州)副主席李华康教授担任场记。本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YOCSEF(苏州)承办,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和苏州市人工智能职教集团协办。

论坛邀请了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书记张震、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副教授、领导与教育前沿院职业教育部主任陈健以及北京来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首席顾问楚万文分别作引导发言。来自CCF业务总部、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苏州研究院、苏州城市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来也网络、科大讯飞(苏州)、苏州蓝皓科技、江苏富士通、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智汇融合、嘉环科技、畅达软件、中国电信、卓越金码、鼎建智能、学之友网络、软通动力等多个高校、企业的专家参与了讨论。


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书记张震作引导发言

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书记张震首先以“后疫情时代校企供需情况与产业痛点分析”为题,围绕目前校企供需失衡,特别是制造业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现状、生产和实际教学脱节问题以及如何完善产教融合的机制、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等问题进行引导发言。


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职业教育部主任陈健作引导发言

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职业教育部主任陈健博士以“新职业教育理念下的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为题进行了引导发言。陈健指出:跟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具有天然的跨界属性,所以产教融合是职教之本、育人之基,也是职业教育的创新之源、未来之势。但是,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二元困境下,实践运行层面的产教融合只有通过政行企校“多元参与、共同治理”,转变教育理念、变革组织结构和课程体系,找到宏观要求和微观需求之间的“利益最大公约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深度融合。

3

北京来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首席顾问楚万文作引导发言

北京来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首席顾问楚万文代表企业界进行引导发言,他提出:数智化时代已然到来,RPA软件机器人将会代替人类执行标准化、流程化、重复性的基础工作,从而帮助人类提高工作效率,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用于决策、思考和创新的工作,这将对传统企业管理及信息化产业带来巨大变革,同时也会对企业管理人才和数字化应用人才的能力要求带来巨大的变革。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产业界与高校如何做到全方位、全领域的深度合作,政策机制、评价方式、合作模式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思辨环节嘉宾热烈发言

引导发言结束以后,与会成员围绕当下产教融合问题在那里,实施如何推,人才评价怎么做以及校-校(特别是高职、本科高校之间)如何更好地协同助力地方产业发展等四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思辨。

议题一:产教融合的短板在学校还是企业?

针对此议题,与会嘉宾认为学校的本职是育人,企业的目标是盈利,从该角度来看,产教融合当下的本质问题是人才供给与需求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面对企业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提高的现状,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进一步促进学校的职业教育现代化。然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仍然盘踞在部分青少年以及家长的头脑中,社会对于一线“技术技能”岗位工作者的认可度依然低于所谓的“办公室”岗位工作者,产生了不必要的工作歧视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教融合的开展也限制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产出能力。


思辨环节嘉宾热烈发言

议题2:苏州的产教融合之路应当去向何方?

针对本议题,与会嘉宾认为需要进一步深化三教改革,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政、行、企、校多方协同,全方位地拓展形式、丰富内容、深化成效。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在学校、企业主体上下功夫,学校与企业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丰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路径。另一方面要以职业教育集团、园区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积极开展第三方平台建设。第三方平台与集团化办学具有资源整合功能,突破了以往校企合作间‘点对点’的局限性,代之以‘面对面’的集群对接,能够更广泛地集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各类资源,会体现出更大的规模群聚效应,同时促进良性竞争。逐步实现由松散的、短期的合作形式,转向内生型合作形式,进而实现长久性、结构性融合。

议题3:产教融合大环境下学生评价是企业为主还是学校为主?

针对本议题,与会嘉宾认为产教融合最终的产出“人才”应当引入第三方机构,结合自我评价、高校评价以及第三方企业调研等方法,使得评价更加中立、更加全面、更加客观。首先,学生个人应注重提高自身能力,在校努力学习,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创新。其次,学校应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高职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第三,企业应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参与教学与评价过程,特别是增加企业对技术技能方面评价的比重。第四,引入三方机构,提升评价客观性,同时强化社会评价和毕业后的跟踪调研。为产教融合效果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依据。

议题4:如何优化在苏高校协同地方产业发展机制?

针对本议题,与会嘉宾认为可以围绕苏州产业特色,深入发掘在苏本科、高职、中职院校专业特色,在基础研究、创新应用、技能工匠等不同层面聚力形成纵横协同的立体化的融合模式,合力打造“一院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依托职教集团等平台,以企业、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等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企业投入,双侧(高校供给侧和企业需求侧)驱动、多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校企(企业学院、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共同助力苏州产业升级与腾飞。


论坛主持人苏州市职业大学张量副教授总结讲话

最后,本次论坛主持人、苏州市职业大学张量副教授进行了总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大方向、大趋势。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产、教“合而不融、供需不一、步调不同”的问题,如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CCFYOCSEF苏州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来自学校、有些来自企业、有些来自政府。我们聚在一起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和思辨,形成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想法。校企、校校之间也擦出了一些思路和火花,希望此次思辨论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各界更加深度的思考,将火花变成火种,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一步做深做实,为落实“十四五”规划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为助力中国教育现代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盛世中华而贡献力量!

论坛合影1

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合影

(撰稿张量、吴加巧、陶依梦、盛劲超、谭吟月)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相关文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