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让流浪者不再漂泊 - 苏州市民政局 -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就在苏州 救有温度” | 苏州让流浪者不再漂泊
来源:老年周报   发布日期:2024-06-25 19:28   访问量:

近年来,苏州在聚力打造“三新模式”中推动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建立了街面救助联动中心,实现线上巡屏和线下巡街联动,在建好指挥新平台中让精准救助更高效;成立区域救助指导中心,实现市、县、街道、社区和临时救助点的“1+5+N”的九位一体救助管理工作机制,在赋能保障新内涵中让多元救助更协同;设立救助关爱之家,成立了苏州地区救助就业帮扶中心和来苏务工遇困人员综合援助中心,在优化服务新设施中让真情救助更温暖。

“线上+线下”信息联动

多维度全方面开展救助服务

“救助总人数:2450。老年人数:46;疑似精神障碍人数:219……”在苏州市救助管理站2024年度实时数据统计大屏幕上,记者看到了该站救助人员数据,上面还有特殊群体救助人数、护送数据、每月救助人数等一系列详细信息。

记者发现,在苏州市救助管理站,设置有区域救助指导中心、街面救助联动中心、就业帮扶中心和来苏务工人员综合救助中心等,职能定位明晰,联动机制健全,使救助管理工作更具力度、更显深度、更有温度。

苏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沈勇表示,该站以开展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为契机,推动传统“人力救助”向“信息救助”新模式转变,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实时性救助调度,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我们通过打造区域救助指导中心,构建以苏州市救助管理站为区域中心站、5个县(市、区)救助管理站为卫星站,以各街道、社区和街面临时救助点为支点的‘1+5+N’救助管理模式。”沈勇介绍,在街面救助联动中心,该站进一步深化了以公安为主、城管为辅、民政配合的街面救助工作机制,构建集救助管理综合巡查监管、应急信息搜索、即时视频通话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作格局。

同时,该站积极整合市数据局、公安局、城管局、园林局等部门视频信号源,实现对车站、街面、涵洞、公园、闲置建筑等流浪乞讨人员集聚地视频防控“全覆盖”。推广使用“苏州市智慧救助云平台”,实现区域内救助信息可查、业务工作可视、救助风险可控。强化部门、属地、区域联动联防机制,切实提升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安全性。

苏州积极发挥中心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完善救助管理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信息报告制度,定期开展街面巡查、护送返乡、安全管理、救助对象应急性保护等专项演练,全面提升街面监测预警能力、源头发现能力、应急处置能力、联合救助能力。

大数据“赋能”寻亲

用爱呵护“流浪者”回家

“世界再大,总要回家”“跨越山海,流连异地,勿忘回家,最牵挂你的是家人”“爱心接力,祝您回家”“全力以赴”……在苏州市救助管理站,一句句温馨的话语温暖着每一位流浪者。据介绍,近3年来,苏州为1500多名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成功,圆了他们的“回家梦”。

近年来,苏州市救助管理站打造了圆梦寻亲工作室,联合公安等部门,运用人脸识别、DNA比对、指纹比对等技术,不断提高寻亲成功率。

“如果离开你们,我寸步难行。谢谢你们一路的照顾。”去年6月,74岁的脑梗失能老人宋明(化名)在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回到了离苏州3000公里的家乡黑龙江大兴安岭塔河县。

该站工作人员表示,宋明因高血压脑梗过三次,入站时已经出现明显的行走、如厕等部分失能症状。对老人进行救治后,该站安排党员、医生、管理员组成一支特殊护送小组,护送老人回家。

在火车上,护送人员专门找到列车员,为老人调换下铺位,轮流24小时不间断细心看护;老人半口假牙,工作人员为他准备好软食;老人尿频,一晚上起夜六七次,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帮他穿脱鞋袜;一路上工作人员辅助他慢慢挪步,进行简单的康复运动;老人心情烦躁时,他们像亲人一样耐心安抚。回到家乡,老人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不断感谢。

苏州市救助管理站重视加强专业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做到“专业人干专业事”。“我们坚持定期开展救助管理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服务学习、业务骨干交流,培养专业的科技寻亲团队、就业帮扶团队、法律援助团队及社工服务团队。近3年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团队等方式,为救助对象提供社会工作、心理辅导、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1600人次。”沈勇表示。

不以山海为远。每一位受助人员回家,背后都有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努力和坚持,每一条回家路,都洒满温馨真情。

创新“救助+”品牌

拓展救助服务新内涵

“热门服务:找零工,找全职……”6月19日,在苏州市救助管理站“零工巧匠数智就业平台”,记者看到系列就业信息,点开“附近岗位”,可见“养老护理”“家务保姆”等岗位信息。

“我们打造就业帮扶中心,搭设24小时‘能工巧匠’就业信息岗,进一步统筹区域资源、开发新型岗位、完善转介服务。”沈勇介绍。近年来,苏州深入开展“救助+就业”“救助+法律援助”“救助+心理咨询”等“救助+”精细化服务,为求助者提供更专业、全方位、人性化服务保障,打造“岗好有你”“情暖娄城”“救在江城”等救助品牌,不断拓展救助服务新内涵。

“感谢苏州市救助管理站,不仅帮助我解决生活难题,还为我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救助对象王某感激地说。

去年11月,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发现王某露宿在塘坊湾桥下,经过沟通,了解到王某在苏州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不愿意回家,只能靠捡垃圾、偶尔做日结工维持生计。

起初,王某不愿接受救助。救助站工作人员多次到他露宿的地方探望交流,为他送上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和应急食品,获得王某的信任,评估其救助需求和就业能力,为其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经过多次沟通洽谈,王某于今年2月成功入职某饭店后厨辅助岗位,结束了流浪生涯,生活重新走上正轨。

据介绍,该站设立的苏州救助关爱之家,联合人社等部门,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实施“就在苏州、救有温度”项目,为约160名临时遇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不断满足受助群众个性化、多层次救助需求。

“就在苏州、救有温度”是苏州市救助管理站与苏州市就业管理中心协同打造的创新救助服务项目。沈勇表示,该项目以“救助+就业”的形式,在站内挂牌设立全市第179个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点,为来苏因务工不着陷入临时困境的服务对象开展精准帮扶。

他介绍,该站在提供常规救助服务的基础上,在站内开辟专门的职业指导区进行求职需求登记,提供就业救助信息,为有就业需求的求助人员做好政策宣导、供需匹配和人岗对接;同时,协助对接职业生涯导师、职业技能讲师等专业团队力量,在线下有针对性提升重点群体的求职就业能力,帮助救助对象改善当下困境、摆脱流浪状态。

同时,该救助站积极打造“救在苏城,助跑人生”服务品牌,完善市、县级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工作网络,将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融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平安苏州建设,加快救助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施配套功能服务,协调整合政府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力量等各类资源,确保应救尽救、不漏一人。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