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面包树公益服务中心在贵州黔东南民族地区持续开展教育帮扶工作,改善当地教育条件,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该团队以公益为纽带,助力吴江和黔东南两地各族群众深化交往交流,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团队先后获得省级“红石榴家园”、“苏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基地”等荣誉。
2020年11月,贵州最后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志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这9个县中,就包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榕江两县。致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2015年8月,从震泽走出的苏州市吴江区面包树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面包树”),组织志愿者们跋山涉水,不远千里,第一次来到黔东南这片秀美之地,开展以教育扶贫为主的精准扶贫工作。彼时,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已有两年时间。
走进黔东南8年来,“面包树”志愿者们的爱心也如一颗颗爱的种子,在大山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今年,吴江区融媒体中心四位记者深入其中的从江县,为大家讲述
爱心在大山里开花结果的故事。
2021年8月,从江、榕江两县被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些来自江南水乡的“红马甲”们在大山里的身影从未消失,将续写着携手乡村振兴的“山水情”。
黔东南的州树是红豆杉,作为第四纪冰川时代遗留下来的一种古老树种,它的生长及其缓慢,通常8-10年才会开花结果。
在从江县,东部和西部,村寨与村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异。
大歹村位于丙妹镇西北面,是个苗族聚居的村寨,青山环抱,风景秀美,被称为“骑在山脊上的寨子”。因长期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是从江县最为贫困的村寨之一,因而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
“为了帮助2000多个村民脱贫,国家在这个村的投入至少有一个亿。”从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周惠林介绍,其中就有投入700多万元,由贵州省教育厅、黔东南州教育局、贵州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大歹村蝴蝶幼儿园。
为此,从江县教育局从经济相对最为发达的宰便镇幼儿园,将具有丰富的学前教育经验的董希凤调任至该园,担任园长。
直到2020年才基本实现正常通车、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的大歹村村民,对学前教育还存在着不理解和抵触情绪。2021年9月开园前,村干部和老师进行了大规模的入户动员,介绍入园的好处,尤其是第一学期实行免费入园后,村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之后陆续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目前该园设有5个班,181名幼儿在读,“基本实现了80%以上的入园率。”董希凤说。
教学设施完全按照省级示范园的标准,但董园长最忧心的还是孩子们的营养问题。目前中餐是全县统一配送的3元标准的营养餐,但早餐仅有1元标准,更别说午后餐点,摄入达不到一个学龄前孩子一天所需的营养标准。“入园前我们曾做过一次体检,181名小朋友有83名测出营养不良。”董希凤说,虽说除保育费外向每个家长收取100元的生活费,但这些钱显然是贴补不了早餐的。“可能一说多收钱,有些家长就不愿送孩子来了。”
通过从江县教育局,“面包树”得知了董希凤的难处,此行,面包树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人沈雪华代表“面包树”和盛泽实验小学,将一笔通过爱心义卖募集到的2万元款项带给了幼儿园。“2万元就可以解决小朋友一年的早餐和午后餐点问题。”董希凤高兴地称,这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蝴蝶幼儿园和光辉小学,沈雪华此次都是第一次到访。他与光辉小学校长韦进福和董希凤的联系,主要通过微信和电话,虽然远隔千里,但双方的感情却很亲近。沈雪华本人的微信通讯录里有1000多个名字,多数是当地的校长和老师。
到蝴蝶幼儿园,“面包树”解决了首要的吃饭问题;到光辉小学,“面包树”则带来了一笔45000元的捐款,目的是在该校设立“梧桐树爱心奖学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寒学子,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只要我们提出困难,‘面包树’总会想办法帮助我们解决。”在韦进福看来,光辉小学就是“面包树”在贵州种下的一颗沉甸甸的果实。
8年里,“面包树”的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们先后13次踏访这里,几乎走遍了这里的角角落落,从给学校捐赠课桌椅开始,逐渐深入到当地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
“他们对社会道德的宣扬,激发了群众心底的善良情怀。”从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周惠林说。
苏州市吴江区面包树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人沈雪华:“面包树是热带的一种常见植物,在人们缺少粮食的时候,可以采摘它的果实通过烘烤以后代替粮食填饱肚子。取名面包树,寓意就是希望用普通人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书写出温暖人间的故事。”
2015年3月,吴江面包树助学会成立;2018年,苏州市吴江区面包树公益服务中心正式注册成立。目前整个团队吸纳了630多名志愿者,有教师、医生、律师、公职人员、企业家等等,其中还不乏在吴江创业就业的新吴江人。
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市吴江区面包树公益服务中心先后22次到黔东南地区开展志愿服务,累计捐赠资金和物资700多万,用于帮扶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改善部分学校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受益学生近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