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室里,血细胞分离机正不停地转动着,深红色的血液从她的胳膊上缓缓抽出,“生命火种”一点点滴落进收集袋中……近日,“95后”教师韩妮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她也由此成为苏州市第25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韩妮是昆山市玉山中学一名生物教师,2年前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在参加新教师岗前培训时,韩妮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对于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患者的重要性,于是她毫不犹豫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3月,当得知自己与一位急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初步匹配时,韩妮又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捐献决定。她说:“我姐姐就是患白血病去世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善意,更是一份心愿。我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善举带动更多人,把爱心传递下去。”
“捐赠造血干细胞救助和姐姐一样的血液病患儿,感觉像是给素未谋面的她写了一封信,相信姐姐在天堂一定会为我感到骄傲。”韩妮说道。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希望,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中来。
在捐献现场,韩妮向受捐者表达了她的祝福:“患者和我的学生差不多年纪,未来还有很多精彩等着他体验,希望对方能够早日康复!”韩妮表示,今后回到学校她也会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捐献经历,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造血干细胞的科学知识,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爱心的种子。
一起来了解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韩老师。作为一名教师,韩妮坚持做到“勤于学、善于思、笃于行”,积极听课,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
韩妮认为“实践出真知”,因此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有许多机会动手实践。
比如,在讲解鸟类这一课时,她不仅理论讲解,还将一只活泼的鸽子请入课堂,直观展示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在讲解鸟卵结构时,她引导学生化身为小小科学家,亲手揭开鸡蛋内外层层的神秘面纱;在上绿色植物开花结果这一课时,为让学生对花的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韩妮和学生一起解剖花朵,一步步揭开大自然造物的奇迹。这些实践内容让较为抽象的知识有了具体模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
韩妮深知,教育的魅力在于唤醒与激发。在日常教学中,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学生们成为自然界的小小探索者。
每当学生们捡到未知的植物叶片或花朵,都会兴奋地带到韩妮面前,寻求答案。有时候,韩妮也不知道这属于哪种植物,但她绝不会含糊带过,而是和学生一起查找、学习。一次社会实践过来,一名学生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用陶泥捏好的作品来找韩老师,神神秘秘地问:“老师,你知道我捏的是什么东西吗?”韩妮仔细看了又看,摇摇头没认出来,学生迫不及待地揭晓答案:“是红细胞呀!”韩妮恍然大悟,随即和学生一起笑起来。
此次韩妮捐献造血干细胞,她细心记录下这一过程的点点滴滴,计划把这个案例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爱心的传递与温暖的力量。
韩妮老师
以一颗热忱的心奉献爱心
以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树立榜样
为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