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教师事迹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最美教师”于洁:以书信传情,一片丹心育桃李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 “最美教师”于洁:以书信传情,一片丹心育桃李

时间: 2024-09-19 09:43 来源: 苏州市教育局 访问量:

9月9日,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参加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代表,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授予2024年“最美教师”称号的昆山市葛江中学教师于洁在列。

从教33年,于洁做了32年班主任

50岁了还主动去农村接班

她说

教育,是渡人渡己

于洁,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最美班主任、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她坚持以书信、日记的形式和学生交流,设计“家校之桥”日记本,用38万字记录下学生们的成长历程,真情叩开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心门。她曾21次半路接手“最差班级”,还主动请缨去偏远农村轮岗,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昆山市先进班集体。她坚持12年每周三晚开设“于洁沙龙”,成为全国活跃度最高、在媒体和杂志发表文章最频繁的班主任沙龙,著有7本教育专著,为国培班、省培班学员进行400多场讲座,带领全国各地班主任一起探索教育真谛。

班主任的工作辛苦而琐碎

而于洁始终热情不减

她亦师亦友

是学生的倾听者和陪伴者


你的微微一笑,我很在意

在昆山市葛江中学,说起于洁老师,大家都感佩不已。

在教育的沃土上,于洁家四代人接力耕耘,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她立志走上杏坛,这一扎根,就是33载。她总是半路去接最差的班级,不同的生源,她采用不同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心里。

她说:“只有各种生源都教过,才会对教育有完整的理解,才会明白什么是学生,什么是老师,什么是教育。人只有见过天地、见过众生,才会见到真正的自己。”


在于洁半路接手的班级里,王同学是个非常内向的男孩子,成绩倒数,英语一个单词也不会读,上课提问就是默默地站着。那中考口语考试怎么办呢?把于洁这个班主任愁死了。

放学后于洁请英语课代表留下来一遍一遍教他读单词,再请他读给于洁听。然而,教了半个小时,最后还是一个单词也不会读。和王同学的妈妈沟通,王妈妈说,“老师,我和他爸爸的工作是全年无休,孩子只能靠他自觉。”于洁的心一下子疼极了。想起王同学的沉默寡言,想起他看也看不清的中文字,想起他的低分成绩,想起他跟读英语时满脸通红,于洁特别想知道他的一日三餐吃了什么,他在家里如何捱过一年又一年的孤独。

放下对他成绩的纠结,于洁在“每日一记”师生交流本里和他东拉西扯聊聊天,说说自己一天遇到的倒霉事和小确幸,哪怕他的“每日一记”依然是三言两语纯属应付作业,于洁还是认真地修改了他文字里写错的字,并继续把他当个朋友一样用文字聊天。

渐渐地,他的日记长一些了,字也清晰一些了,于洁发现他虽然不爱说话,可是班级里的一切他也都看在眼里。


有一天傍晚于洁和他一起做值日生,他快速地扫地拖地,手脚麻利,于洁只来得及帮他擦了个黑板,卫生工作就全部结束了。于洁对他说:“不容易,爸爸妈妈忙,没法照顾你,我本来很为你担心,可是你很能干,我欣赏你。”

那天他关灯关门和于洁挥手说再见时,一个腼腆的笑容像朵花一样开在他的脸上。

傍晚延时服务时间,于洁请学生们先独立做理科作业,后半段于洁开放了时间,允许学生走下位置把不会做的题目向同学请教,于洁吃惊地发现成绩最差的李同学走向王同学,两个人的头凑在一块儿,从背影来看,王同学分明是在讲解题目的样子。于洁好奇地凑了过去,王同学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但他的笔慢慢地移来移去,李同学仔细地听着,渐渐恍然大悟起来。看见于洁好奇的表情,李同学对我说:老师,他能讲题目!

那天,于洁请所有当了小老师的学生吃糖。那一天,王同学的脸上再次浮现出笑意。他在日记里详细地描述了自己是教李同学的,他说教会李同学的时候,他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自己第一次感受到了数学是可以让人有幸福感的,晚餐他加了个荷包蛋犒赏了一下自己。

于洁心里欢喜着,只要他能快乐一些,开朗一些,就是好的。于洁说:他的成绩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若是不进,也没有关系。他的微微一笑,我更在意。

墨香传情,书信架起师生心桥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快速经历生理变化、心理成长,探索自我认同,同时面临学业挑战和社交压力。怎样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处,怎样走进他们的内心,于洁有自己的“慢”办法。


在2013年,于洁设计了“家校之桥”日记本,至今已经积累了五千多本。在日记本内页的左侧是“于老师日记”,右侧则是留给学生们的课后作业记录与“每日一记”,她坚持每天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文字与孩子们对话交流,在快节奏的时代里,用这样一种慢方式,慢慢敲开学生们的心门。

她自费印刷了《家校之桥三年的缘》,每天和学生共写师生日记。每天写“于老师日记”,每天批阅学生的“每日一记”,工作量很大,于洁坚持了下来。她知道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渴望倾诉的,她愿做最好的倾听者和陪伴者。

“学生内心实际上是渴望与成年人交流和得到引导的,这与我们之前认为学生不愿与成年人沟通的刻板印象不同。实际上,他们对父母可能表现出叛逆,对同伴有所保留,但通过文字交流,而不是直接的口头说教,他们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我得以以朋友的身份进入学生的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允许我持续关注每个学生的日常状态,及时了解并解决班级问题。”于洁说。


毕业时她将这些日记本如数归还,并精选内容做成了成长纪念册,作为毕业礼物赠送学生。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她既是严师,又是挚友,形成了“不惊扰、不打击、多打动”的教育信条。她将这些教育的点滴和感悟,汇聚成《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年似锦》《光影札记》等九部成长纪念册,被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朱永新教授称为“傅雷家书”式的文字。

以书信交流,以爱立情,是于洁教书育人的一大特色。她用42万字书信交流对话学生成长中的阵痛,悄无声息地走进学生的心里。

于洁为一个有作家梦想的却又成绩中等很不自信的学生写下25000字的《致青春》,一路记录她的成长,一路教给她更有效的学习方法,终于让她梦想达成,考出最好成绩。

面对一次次遭遇挫折快要丧失信心的学生,她写道:“就算遍体鳞伤,也要赢得漂亮,你注定辗转,但终究不死。”

面对孤独内向、自卑不合群的学生,她写道:“森林之王老虎也是独来独往的,孤独内向并不影响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还有我欣赏你。”

面对努力一阵后觉得没有起色就想放弃的中等生,她写道:“每一棵草儿都会开花,春天来了,连小葱都要开出蒲公英那样的一团白花,为何不坚持着,灿烂一次呢?”

补偿缺失的方式,呵护每一个学生

为了做好班主任的工作,于洁以校为家,租房而居,只为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她细心设置早餐箱,为匆忙的早晨带来温暖;雨衣静静挂在走廊,为突如其来的雨水提供庇护。小毯子轻轻覆盖,守护学生的午睡时光。

她用十八般武艺建立正能量班级培养阳光学生。她让每个学生担任一项班级事务,三年做好一件事,用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在于洁半路接手的班级里,有个因为成绩落后而厌学的女孩子。于洁让这个女孩子和她母亲承包了班级小超市的进货工作,于洁对女孩子说:“我们班级离不开你,你要经常关注小超市是否需要添置物品。我不在乎你考了几分,但是我在乎你有没有爱我们这个班集体。”就这样,于洁把女孩子的心留在了班级里,期末颁奖大会上,女孩子成绩进步得了奖,女孩子的母亲因为为班级做出突出贡献而被授予奖状。


“今天我要表扬谁”“今天于老师要向谁学习”“每月风云人物”“感动班级八大人物”,于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激励着各个层面的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于洁说:“哪怕我要不了你的成绩,可是我也要你幸福”。

于洁的班会课开设“眼中都是美”系列,她把自己在全国各地拍下的各种植物、动物、建筑、山川河流做成系列幻灯,让学生们跟随她行万里路,看到天地大美,从而心胸开阔,热爱生活。

于洁14年如一日地坚持教育博客《三年的缘》的更新,记录下师生共同成长的痕迹,博客后来又换成微信公众号。

毕业了的学生们在博客上看到于洁接手了一个全校有名的差班,担心着于洁的身体,于是给这个班级的学生写下了长达四页的书信:“陌生的你们,遇到她是福气,是运气。替我们对她好,多让她笑。她喜欢有气质的人,你们要学做有气质的人……其实她就是个孩子,需要我们一起来照顾她,关心她,爱她。”

加强队伍建设,践教育初心助教师成才

2013年,于洁成立苏州名优班主任工作室,对年轻教师倾囊相授,手把手教带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骨干教师,相继培育出7位校长副校长和40多位德育骨干。

她著有《我就想做班主任》《致青年教师的信》《一线教师最头痛的问题见招拆招》等7本作品,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好评,至今已再版10次。她受邀到全国各地举行400多场师德师风和班主任讲座,观众累计400多万人次,其中《怎么把倒数第一的班级带成年级第一》讲座通过网络直播,观众人数达100多万人次。


在全国各地的讲座中,她总是被问及她的教育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学生。为了让自己的话语更有力量,她毅然决定深入农村学校,接手最需要帮助的班级。她要用行动证明,无论学生的背景如何,只要有爱、有方法、有坚持,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为了让更多一线教师,尤其是一线班主任做更专业的教育,12年来,每周三晚上8点到10点“于洁沙龙”都进行主题讨论,成为全国活跃度最高、在媒体和杂志发表文章最频繁的班主任沙龙。为更多教师带来宝贵的教育经验与启迪,提供了生动的借鉴和指引。

她积极参与名优班主任培养培训,创新班主任培训方式,对年轻教师倾囊相授。她帮助年轻班主任迅速站稳讲台,连续带出多名长三角和江苏省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教师。

“很辛苦,可是也很快乐,因为我想让更多老师明白,我们拥有一个班级,就有了我们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要我们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正能量,尽心尽力就会无怨无悔。”于洁说。

于洁的博客和微信公众号成了全国各地学生、家长、同行沟通的平台。“抱团取暖树洞”深受同行老师们的欢迎,他们写给于洁的求助信都得到了于洁的及时回复。

所有的求助信,于洁都一一耐心答复,输送人生正能量。


“选择一两件有意义的事情,长期坚持做下去,这就是我认为的成功。”于洁说。

逾30载的耕耘与奉献,于洁以其满腔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深刻地展现了“以生为本、倾情教育的无私情怀”“启迪思维、关注个体的教育艺术”以及“放眼未来、培育全人的教育使命”。而她的故事也证明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教育的种子在她的呵护下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像于洁一样,用草根精神,扎根于一线教育教学土壤,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种桃、种李,种春风,做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天使教师。像他们一样做老师,爱生如子,注重立德立情,与学生亦师亦友。这,是一代又一代师生爱的传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
X

您即将访问非政府网站链接,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