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202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120周年诞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邓小平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和全力推进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欣欣向荣,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小康生活,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苏州,是邓小平完善、丰富小康社会思想、验证小康社会目标的地方,改革开放40多年来,始终勇立时代潮头,走在发展前列。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邓小平与苏州的珍贵记忆。
1983年2月9日邓小平游览虎丘
历史回眸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一行。首次提出“小康”概念。
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实现了这个目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小康战略目标被确定为行动纲领
1983年邓小平在苏州调研
1983年春天,邓小平乘专列离开北京,亲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视察,第一站就选择了苏州。2月6日下午,邓小平抵达苏州,下榻苏州南园宾馆。此行调研的课题主要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立的小康目标,即二十年“翻两番”能否实现。其实,在1959年2月,邓小平曾到苏州进行视察。那是一个生产萎缩、市场萧条、商品匮乏、困难重重的年月。而这一次,苏州让他感受到很大变化:城市街道整洁,商品丰富,食品充沛,人们脸色红润、神情欢快、服饰多彩,正值新春佳节前夕,四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这是昔日无法比拟的景象,让这位年近八十岁的老人心旷神怡。
1983年2月8日邓小平考察太湖时听取江渭清、顾秀莲汇报
在苏州视察期间,邓小平听取了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关于江苏和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实地考察了苏州的太湖、园林和城市面貌,亲身感受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新面貌、新变化。2月8日,邓小平一行游览了太湖。在太湖游船上,邓小平望着岸头一幢幢白墙青瓦的农民小楼房说:“这次到你们苏州以后,我看到老百姓喜气洋洋, 你们这儿还盖了那么多新房子,农民已经住上楼房了,这算是接近小康水平了。”
历史回眸
小平同志来之前,省委负责同志就打电话给我,让我准备苏州地区的情况汇报材料。当时苏州地、市分设,我是地委书记。最后我准备了16份典型材料。2月7日下午,省委负责同志如约来到南园宾馆。在听完情况汇报后,小平同志最关心的问题是:到2000年,江苏能不能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均800元(编者注:指800美元),达到这样的水平,社会上是一个什么面貌?发展前景是什么样子?但苏州农村的巨大变化,使邓小平同志对翻两番、实现小康目标充满了信心。
——《江苏改革开放亲历者口述历史:苏州小康社会的开篇(戴心思,曾任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小康社会”愿景在苏州得到印证
江苏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苏州又是江苏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邓小平通过这次苏州调研,对全国 20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的可能性更加肯定,因为对于邓小平极为关心的“经济发达地区究竟有没有可能在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的问题,苏州给出了令他满意的答案:“像苏州这样的地方,我们准备提前5年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奋斗目标!”此前,苏州方面已经为邓小平提供了16份典型材料,从各方面介绍了苏州实行联产承包、发展社队工业、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的情况。
对于邓小平“人均800美元,达到这样的水平,社会上是一个什么面貌?发展前景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苏州更是给出了令他欣慰的答复:“第一,人民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第二,住房问题解决了,人均达到20平方米;第三,就业问题解决了,城镇基本上没有待业劳动者了;第四,人不再外流了,农村的人总想往大城市跑的情况已经改变;第五,中小学教育普及了,教育、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业有能力自己安排了;第六,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犯罪行为大大减少。”
邓小平回到北京后,每当重要场合论及小康社会建设问题,都会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来描述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图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视察江苏等地回北京后的谈话1983年3月2日》中谈到的调研苏州情况。
而对于邓小平“苏州农村的发展采取的是什么方法?走的是什么路子?”的问题,苏州的回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州农村经济所以出现新的飞跃,主要靠两条:一条是重视知识,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依靠技术进步;另一条是发展集体所有制,也就是发展了中小企业:在农村,就是大力发展社队工业。”“关于社队工业的发展,归根结蒂,凭借的是灵活的经营机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从原材料的获得、资金的来源到产品销售,完全靠市场。因此可以说,是市场哺育了社队工业。”“看来,市场经济很重要!”一个孕育已久的关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在邓小平的头脑中越来越明晰。
历史回眸
此件转江苏省委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1981年11月20日,邓小平就《关于苏州园林名胜遭受严重破坏情况和建议采取的若干紧急措施的报告》作出的批示
邓小平批示保护苏州古城
1981年10月17日,时任全国政协常委吴亮平到苏州调研时,发现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在“文革”中受到严重破坏,“文革”后又未受到地方足够重视。回到北京后,他将一份《关于苏州园林名胜遭受严重破坏情况和建议采取的若干紧急措施的报告》呈送给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并在报告里附上他的一纸亲笔信。《报告》认为“苏州园林名胜是祖国的瑰宝”,但现在这一美丽的地方遭到“触目惊心的严重破坏”,建议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邓小平看过《报告》后,于11月20日作了批示:“此件转江苏省委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
1981年11月30日,全国政协常委吴亮平,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在《文汇报》上发表“古老美丽的苏州园林名胜亟待抢救”一文,呼吁社会大众重视,积极参与抢救工作,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图为1981年12月18日《环境保护》报的全文转载。
1983年2月9日上午,邓小平在苏州调研之余,前往吴中名胜虎丘及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参观。去之前,他叮嘱有关部门,园林要像往常一样开放,不要封园。邓小平作为一个普通游客置身于群众之中。途中,他对苏州的同志说,苏州园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一定要好好加以保护。苏州作为风景旅游城市,一定要重视绿化工作,要制定绿化规划,扩大绿地面积……在乘车视察市容市貌时指出,要保护好这座古城,不要破坏古城风貌,否则,它的优势也就消失了。要处理好保护和改造的关系,做到既保护古城,又搞好市政建设。由此,邓小平为苏州古城保护指明了方向。
1983年2月9日邓小平游览虎丘时与游人亲切交谈
在邓小平的关心与重视下,苏州对古城保护和文化传承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20世纪80年代,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82年,苏州成为国家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现代化新区”为建设方针。2012年,苏州成为住建部批准的全国唯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同年10月26日,姑苏区正式成立。2018年,《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出台。当前,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时,我们重温邓小平同志与苏州的珍贵记忆,回顾小康宏图在苏州起笔的历史,只有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把对小平同志的深切缅怀之情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的奋斗姿态,书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新篇章,才是对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