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kaiyun登录体育 > 部门动态

苏州民政聚焦“六大慈善”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时间: 2024-08-14 14:40 来源: 苏州市民政局 访问量:

近年来,苏州聚焦法治慈善、惠民慈善、融合慈善、协同慈善、全民慈善、阳光慈善“六大慈善”建设,充分发挥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力量在落实民生实事、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助推共同富裕更加有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慈善募捐总量5.19亿元,慈善支出5.36亿元,其中,助困类支出1.85亿元,助学类支出9032万元,助医类支出6988万元,助残类支出1136万元,救助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等其他公益项目支出1.8亿元。

社区慈善让困难群众可感可及。服务对象居住在社区,居民的问题和需求产生于社区。为了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苏州先后出台《关于推动设立“社区慈善基金”的实施方案》《关于推动发展“社区慈善基金”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大力培育发展社区慈善事业,推动慈善力量下沉基层、服务群众,以慈善、自治、互助方式破解居民身边的“小急难”问题,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慈善”。截至目前,全市97个乡镇(街道)、2107个村(社区)设立了社区慈善基金,引导慈善资金近1亿元,帮扶项目涵盖扶老、帮困、助残、村居环境改善等各领域。发展慈善事业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聚焦民心所向,聚焦群众关切,聚焦特殊群体,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老百姓心坎上的“温暖大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

“苏童无忧”慈善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是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探索。2024年颁布出台的《苏州市慈善促进条例》中提出,要“重点培育心理援助等慈善组织”,帮扶少年儿童打开“心灵之锁”,编织“美好未来”。2024年,69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和慈善资金助力启动“苏童无忧”驻校社工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在46所中小学校试点,为在校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个案服务、社工课堂等专业服务,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筛查和早期干预机制,帮助在校学生积极应对各类成长问题。自今年6月专职社工入驻学校以来,开展了社工成长课堂、个案和小组工作,覆盖上千人次。

“互联网+慈善”随手公益成为习惯。苏州自2020年开展网络慈善募捐以来,参与人次、募集资金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苏州网络募捐额首次突破1亿元。2024上半年,共上线50余个网络慈善项目,涵盖扶贫济困、教育助学、医疗救助、救灾救援、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参与人次超500万,募集资金超1500万元。“互联网+慈善”模式在激活调动社会资源、整合多方力量和传递正能量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可以为社会爱心力量和困难群众需求搭建更加直观的对接平台,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动力。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慈心善行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随手公益、指尖公益成为潮流。

慈善实体丰富参与慈善活动场域。苏州工业园区慈善植造社建立于2022年,是根据白塘植物园场景,以自然资源为载体,以慈善为纽带打造的集慈善信息公开、慈善捐赠、慈善服务、志愿活动于一体的新型慈善实体,它不仅让“慈善”变得简单有趣,还探索了慈善由“输血”向“造血”、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在苏州,像植造社这样的“慈善实体”还有不少,如昆山“爱德面包坊”为心理障碍青少年提供生活技能、交友技能、职业技能等服务及就业培训;高新区“医养融合”家庭医生工作室为辖区低保家庭和老年群体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将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张家港“一米暖阳”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康复治疗,帮助残疾人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享受就近就便的服务。

“乐善苏州”弘扬传承慈善文化。慈善文化是慈善精神的外化,是慈善事业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宣传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凝聚慈善共识,既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攀高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苏州慈善事迹不断涌现,慈善内涵更加丰富,慈善氛围日益浓厚。全市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累计获评“中华慈善奖”29个、“江苏慈善奖”113个,获奖总数居全省首位。下半年,苏州还将出台《关于推进苏州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扶持慈善文学艺术创作,推进慈善广场、慈善公园、慈善展馆等慈善文化阵地建设,营造向上向善氛围,深化“乐善苏州”慈善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