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16天的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回顾这一届奥运会,赛场上的中国文化元素无疑是一大亮点。多个充满国风的比赛项目展示,还有马面裙、簪花、运动员的发卡、头饰……来自东方的浓郁中国风吹进了巴黎,国风美学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耀眼绽放。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用成绩闪耀赛场,他们随身佩戴的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饰品,也在欧洲刮起了中国风。比如在射击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中,中国队选手刘宇坤的射击架上一块“锦鲤擦手巾”十分抢眼。游泳女子50米自由泳决赛,张雨霏佩戴大熊猫头饰登上领奖台。田径女子铁饼赛,夺得银牌的冯彬在饰品上充满巧思,她佩戴的两个耳钉一个是柿子,寓意“事事如意”,一个是向日葵,寓意“一举夺魁”,头上的发卡还写着“幸运加倍”。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邓雅文戴着国风的祥云簪登上冠军领奖台。而除了各种各样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饰品,一些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还会戴上幸运红绳,寓意“好运如意”。比如网球女单奥运冠军郑钦文手腕上有一根红绳,随着她在赛场上夺冠的出色表现,现在腕戴红绳也再次流行起来。
在比赛方面,许多项目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项体育竞技,成为传播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窗口。比如在艺术体操团体全能决赛中,中国队身穿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比赛服,动作编排以汉唐国风为主题,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开场就通过三根彩带构成的图案,摆出了中国民族乐器古筝的造型,动作编排上也融入拔剑收剑、弯弓射大雕、敲鼓等动作,充分诠释了汉唐国风。这枚金牌是中国艺术体操的奥运首金,中国姑娘们在欧洲大陆上不仅打破了欧洲艺术体操垄断,更是将“中国风”吹向世界。
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决赛最后一轮表演,中国选手邓雅文用出其杀手锏的“神龙摆尾两圈”。这个有着浓浓国风特色的动作,让邓雅文获得了比第一轮更高的92.60分,成功摘得该项目金牌。
在艺术体操个人全能赛中,中国选手王子露的带操以《醉太平》为主题,展现了她优雅而富有表现力的身姿。特别是她的结尾动作“美人卧”,以独特的韵味和美感,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她的棒操《秦王破阵乐》,开场结尾抱拳礼,像个女将军一样弯弓射大雕,英姿飒爽,豪情万丈,将东方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花样游泳队在双人和集体项目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在比赛中融入了丰富的中国元素。在双人技术自选和自由自选比赛中,王柳懿、王芊懿姐妹的《莲》和《豹》两套动作,通过泳衣和头饰设计中的莲叶图案,以及动作的灵动妩媚,展现了国画美学。
在奥运赛场上首次亮相的霹雳舞项目中,中国选手亓祥宇巧妙地将传统武术元素融入其舞蹈之中。他的动作流畅而充满力度,不仅展示了醉拳、太极等传统技艺,还巧妙地结合了空翻等高难度动作,彰显了东方舞者独有的气势与风范。在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员将中式美学与运动项目巧妙融合,成为巴黎奥运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通过体育竞技向世界展示东方美学,运动员们的每一次的亮相,都展现着东方美的独特魅力和力量。
巴黎奥运会期间,在各项比赛项目的观众席,还出现了许多头戴簪花头饰的观众为中国队加油助威。让屏幕内外的中国观众深深触动,我们看见了巴黎奥运会的文化多元,让人心潮澎湃。
本届巴黎奥运会赛场外的中国元素随处可见。城市中的各种中国元素同样令人惊艳,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观众,展示着中国文化的底蕴和魅力。从落地出机场的各类指示牌,上面写了“巴黎之盼唯君来”,到巴黎满大街的中文招牌和广告牌,中文在巴黎刷足了存在感。
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中国美食。刀削面、麻辣烫高居巴黎中餐热门榜,在巴黎街头成为中餐“天花板”,不仅满足了海外游子对家乡味道的思念,也激发着国外食客对中国美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据报道,某家中餐店周边西餐厅的很多店员,已经成为中餐的“忠实粉丝”,经常用自己店里的西餐来换中餐。
煎饺、馄饨、小笼包……借助奥运会的热潮,巴黎的中餐馆列上了越来越多的新菜单,展现着中国餐饮文化向海外拓展的新风貌。而对于法国人而言,“咖啡+刀削面、法棍+烧肉”等就餐组合,也让中餐有了更加多元的打开方式。
巴黎奥运会赛场内外,中华文化犹如一张耀眼的名片,成为奥运舞台文明互鉴的窗口。同时,从官方吉祥物、赛事装备,到高科技产品和传统文化展示,巴黎奥运会处处都是“中国制造”。中国生产的举重器材是巴黎奥运会举重器材独家供应商,本届奥运会官方指定用球(足球)供应商同样来自中国企业,多个赛事使用的设备都由中国企业制造。在乒乓球赛场,从乒乓球台到比赛用球再到地胶,都已被中国企业“承包”,而且科技含量满满。据了解,本届巴黎奥运会乒乓球赛事使用的球台台面,采用的是最新高分子技术,摩擦、弹跳效果更佳。
还有灵感来源于兵马俑的行李箱、照亮巴黎夜空的无人机……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智造”,中国元素都在巴黎留下了浓浓的“中国范儿”,甚至还打破了行业历史。比如巴黎奥运会上的杠铃杆,经过我国供应商企业组织专家开展多次研发试验后,独创了45度花纹,结束了行业内只有60度和30度花纹的历史。此外,有数据显示,巴黎奥运会有80%的奥运吉祥物“弗里热”玩偶外包给了中国厂商制造,还有“义乌制造”的奥运助威棒和奥运纪念品出现在赛场内外,这无疑是对中国制造业实力和发展潜力的认可。
“中国风”与奥林匹克交相辉映,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收获了来自世界的尊重与掌声。中国女排退役运动员惠若琪在此次巴黎奥运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很惊喜地发现,不少巴黎当地人对中国的热门旅游城市非常了解,让她感觉很惊喜。这其实也证明了奥运会如今已经不是“唯金牌论”的体育竞技场,更是全球文化交流的盛会。在这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把“体育”变成了一种共同的语言,搭建起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桥梁。
体育竞技是奥运会的核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同样熠熠生辉。奥运会期间的各种文化活动,如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闭幕式上的各国文化展示,都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例如,开幕式上复现了《蒙娜丽莎》被盗事件的幽默短片,以及以神秘的蒙面火炬手传递火炬,这些都是法国文化的象征。它们不仅展示了东道国的文化特色,也让世界看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和相互之间的共通性。
在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国奥委会还在法国巴黎巴士底设计中心举办了“龙马风度体育精神——中华体育文化展”,展出了中国体育博物馆馆藏的139件/套精品,其中包括一级文物10件/套,二级文物30余件/套,历史可追溯至商代。展览以图文、文物、数字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体育的历史跨越和体育健儿的精神风貌,为中法两国体育人文交流搭建了桥梁。
在巴黎奥运会的“中国之家”里,展示了大量珍贵书籍、雕塑等展品,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幅《龙舟夺标图》,它描绘的是宋代比赛龙舟的场景。龙舟比赛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此次中华龙舟赛再次作为展示项目进入巴黎奥运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讲述着龙舟的魅力。
奥运会是短暂的,但文化交流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它不仅增进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更为每个人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与美好。我们期待着每一次奥运会都能成为一次文化的盛宴,让体育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照亮人类文明的前行之路。
(转载自《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