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首页>数据发布与解读
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解读2024年苏州经济运行
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2-05 14:09   访问量:

2024年,苏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组合效应的显现,全市经济稳进向好,产业能级提升,创新赋能发展,内生动力增强,民生福祉增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稳增长,筑牢产业发展基石

重点产业支撑稳基础。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1030”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4.7万亿新台阶,月度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保持在9.0%以上,全年增长9.2%。重点产业沉锚压舱。全市电子信息行业实现产值14312.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57.7%。汽车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7.6%7.9%,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93.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6%,其中占规上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近三成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8%,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3个百分点。

现代产业引领强韧劲。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推进转型升级。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726.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4.7%。集成电路、传感器、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等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0.1%81.2%11.1%。现代服务业能级提升。围绕新型工业化需求构建生产性服务业“311”体系,一批头部会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机构先后落地。高技术服务业较快增长,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9.3%10.2%

民营经济带动增贡献。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苏十条,制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条举措,增强发展信心,释放发展活力。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产值23163.1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6个百分点,对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78.8%

激活力,内外需求协同发力

重大项目投资有力推进。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聚焦两产两进两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市工业投资21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月度累计增速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亿元以上项目3267个,比上年增加116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5.9%,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个百分点。58个省重大、545个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亿元以上签约、开工项目每月保持双过百

消费潜能不断释放。紧盯节假日、重点时段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大力推进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8%,增速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促消费政策成效明显,随着促消费活动不断加力扩容,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全市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57.4%57.2%。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出台文旅10等支持政策,大型演唱会、体育赛事火热举办,全年举办1000人以上规模演唱会90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4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4%10.4%

外贸扩量提质。抓好一稳三新,实施外贸企业全球行计划,实现进出口总额2.6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兴市场进出口持续向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07万亿元,增长11.8%,占进出口总额的41%,首次超过4成,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重点产品进出口拉动明显。机电产品进出口额19830.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占进出口总额比重75.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比上年增长86.3%

强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科创实力稳步提升。全市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八大工程,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为发展注入新动能。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1.74万家,保持全国第四。全市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43万家,保持全国第一,入围中国独角兽企业18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08家,分列全国第六、第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6家、总数607家,均列全省第一。累计培育建设创新联合体235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80%。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6万件,比上年增长23.2%。上海苏州科技集群蝉联全球第五。

数字经济蓬勃向上。数字化改革深入实施,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市规上服务业中,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营业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19.5%74.1%。年末全市共建成5G基站5.95万个,新增1.36万个。互联网+”助力消费提质扩容,全市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个百分点。全市快递业务总量累计实现37.5亿件,增长20.6%,快递业务收入增长10.5%

惠民生,百姓福祉不断增进

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回应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做精做优公共服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城镇新增就业41.75万人,居全省首位。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7524元,比上年增长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缩小至1.77:1。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全市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2.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市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685/月,低保标准提高到1155/月。用心用情呵护一老一小,开展老年助餐服务超580万人次;全域化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相关稿件
苏州市统计局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