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庆权同志在执行国防建设任务中,积极努力,艰苦奋斗,英勇顽强,荣立三等功。”这张颁发日期为1966年5月19日的奖状看似普通,但鲜为人知的是,今年已是84岁高龄的退役军人陆庆权,曾亲身见证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辉煌时刻。这张奖状正是因为他在此后两次核试验中的突出表现而颁发的。
1956年8月,陆庆权考入原华东化工学院攻读化工机械系化学工程学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总参谋部某部工作,开始从事与核武器相关的防化研究。1964年8月的一天,27岁的陆庆权接到单位通知,由他率一支4人小队,前往罗布泊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从北京坐了四天四夜的火车后,陆庆权一行抵达吐鲁番,随后,又坐了两天军车才到达位于罗布泊戈壁滩的某处临时基地。在经过两个月的前期准备和实验后,10月16日,陆庆权和队友们在距离爆心数十公里的地方,亲眼见证了中国第一朵蘑菇云的升起。随后的一周时间里,陆庆权与队友们驻扎在核爆点外围,收集并研究飞机带回的放射性落下灰样本。
“我感恩国家培养了我,我就想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国家。”陆庆权说。此后的1965年和1966年,陆庆权又两次受命带领小队前往罗布泊,在两次核爆后第一时间进入爆炸区域开展取样工作。这也意味着,蘑菇云刚刚消散,陆庆权与队友们就要穿好防化服、戴好防化面罩,进入辐射强度最大、最危险的爆心。随后,从中心点开始,逐步向外围行进并取样。为了保证安全,在整个取样行动中,防化服不遇万不得已的情况不能打开,因此进入相关区域后的24小时内,陆庆权与队友们需要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地工作。取样结束回到基地后,陆庆权和队友们还需要日以继夜地开展相关实验工作。
1969年,陆庆权转业回到家乡太仓。在太仓化工建材厂工作期间,他凭借自己的干劲、韧劲和闯劲,用两年时间突破技术限制,运用新型复合矿化剂煅烧水泥熟料,生产出可用于桥梁建设的500号、600号早强型水泥,并获得省里批复,一时震动业界。从转业到退休,陆庆权隐姓埋名,默默工作,从未向人说起过自己在戈壁滩的那段经历。直到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时偶然发现了陆庆权的三等功奖状,才揭开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