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治专栏

《关于促进社会办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时间: 2024-12-27 17:57 来源: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访问量:

一、决策概述

完善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促进托育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是顺应国家生育政策、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523日,我委出台了《关于促进社会办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贯彻落实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府办〔2020233号)、《关于促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府办〔2021182号)及相关文件精神,顺应国家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断满足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的托育服务需求,鼓励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我委按照重大决策程序要求,开展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廉洁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

二、开展评估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托育服务,不断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促进托育服务规范化发展。今年10月,我委对《办法》实施情况开展后评估,对全市落实《办法》进行调研,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全力推动幼有所育幼有优育提升。

三、《办法》实施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托育机构977家,可提供托位数58801个,较2023年底分别增加225家机构、14292个托位,进一步完善“15分钟托育服务圈;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2023年底的3.44个提升至4.54个,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全市建成省示范性托育机构13家、省社区托育示范点4家、市示范性托育机构33家,省普惠性托育机构54家,市普惠性托育机构243家,于全省率先实现一街道一乡镇一普惠,普惠资源供给全省第一。2023年,我市获评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入选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今年以来,全市围绕“普惠化、多元化、智慧化、专业化”的“四化”路径,深入实施普惠扩容、政策支持、医育结合、队伍建设、智慧托育、安全提升六大示范行动,扎实推进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示范项目。

(一)聚焦“普惠化”导向,构建托育政策联动体系

政府主导建立托育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市级各部门横向协同联动机制,构建“市、县、乡”纵向层级联动发展格局,并将托育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专项规划及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编制“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加强资金补助,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办普惠托育机构,给予每个托位不低于1万元的建设补助和300-800//月的运营补助。今年以来,我委联合财政、教育、人社、总工会等部门,起草《关于推进用人单位职工子女爱心托管托育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做好社会办托育机构一次性租金减免工作的通知》等,分别从多元办托、人员培训、资金管理、医育结合等方面制定配套方案。通过政策引导,全市托育服务平均价格从2022年的2175/月、2023年的1935/月,降至目前的1631/月,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33%下降至25.6%

(二)创新“多元化”模式,推动托育服务提质增效

突出办托形式多元化,坚持模式创新,在品牌培育、医育结合、社区托育、“1+N”运营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推进养老+托育+卫生一站式整合型服务载体,实现老幼共托、医养融合。鼓励向小月龄婴幼儿家庭提供托育服务,目前全市开设乳儿班的托育机构 21 个,可提供乳儿班托位数 210 个,逐步满足更多育儿家庭对托育服务的精细化需求。协调市教育局,推动公办幼儿园招生范围从原30月龄下延至24月龄,有条件的幼儿园应开尽开、应设尽设。加快嵌入式社区普惠托育点建设,确定苏心托品牌及LOGO标志,完成《苏心托装修方案设计说明》,目前已运营36家。

(三)拓展“智慧化”平台,做好托育监管精细文章

推进与数据局的托育机构登记备案信息互通,打通与省市妇幼健康、预防接种等相关平台的数据壁垒,形成托育供需“热力图”,进而合理布局资源,实现精准托育;开放机构管理智慧驾驶舱,管理者可及时掌握当日幼儿入托情况、活动记录和食谱,对当前的情况进行跟踪管理,落实养育照护各个环节并及时反馈家庭;依托苏周到”“健康苏州掌上行”APP及“苏州健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苏州托育地图,市民可通过手机查询附近的托育机构,并能通过 VR 全景功能,沉浸式体验托育机构的环境设施,方便广大市民更加精准地了解、选择申报的托育机构及托位信息。

(四)建设“专业化”队伍,赋能托育行业行稳致远

建立托育从业人员培养培训体系,依托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和高等职业院校等平台,实现市县(区)托育服务实训中心全覆盖。发布《苏州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质量评价指南》,全市140余家托育机构自愿接受托育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提高我市托育服务管理专业化、服务同质化、运营规范化水平。实施托育从业人员能力提升万人培训计划,举办托育服务管理人员培训班、托育机构负责人岗位培训班、托育从业人员保育师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认定、托育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培训班、托育机构小月龄婴幼儿照护技能培训班等,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全员轮训,分层次、全方位提升从业人员理论水平及职业技能。

四、存在的问题

(一)托位利用率不高,普惠性托育机构数量偏少。受家庭送托习惯影响,托育机构托位利用率春季班在60%左右,秋季班仅40%左右。全市乡镇(街道)普惠性托育机构虽已实现全覆盖,但从总体来看,普惠性托育机构占全市托育机构总数比例不高,且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当前托位利用率不高是“民办主导、公办薄弱、企事业单位办滞后”的供给结构失衡和普惠托育机构少、托育价格较高、社会信任度不足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办托育机构服务水平较低,人员流动性大。在检查中发现,社会办托育机构普遍规模小、管理散、能力弱,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系统性规范培训,不符合备案条件提供托育服务的情况仍存在。托育从业人员收入待遇较低,职业晋升通道不明确,发展前景不明朗,造成托育人才“招不到、留不住”。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委将突出普惠优先、培育特色亮点,不断深化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成果,切实组织实施好中央财政示范项目,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擦亮幼有善育民生名片,为全市婴幼儿打造更加温馨友好的城市成长空间,为广大家庭提供更加普惠、优质、便捷的托育服务,助力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