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池

扬州 苏州

时间: 2023-09-14 12:37 来源: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方志馆) 访问量:
江南十六城池以《图说》为小引,展示江南城池舆图

苏州——苏州府全属图说

苏郡九邑,北枕长江,为海䑸入里之咽喉;西控诸山,为太湖下流之管钥。运河塘直通南北,致和塘横贯东西,地形四达,水陆交通,综其形势之缓急,如昭文之许浦、白茆,常熟之福山、鹿苑,沿江斜亘,北与通州狼山镇营相望,东与崇明苏松镇营相望,势成犄角,为由海入江关键,而鹿苑口前有合兴、东兴、伴兰关、丝诸沙,地脉连涨,错布江中,此常、昭两邑为滨江最要之险也。其次则太湖为东南巨浸,震泽之双板桥、卢家、大庙、湖莲各港,为湖水东南来源。长洲之沙墩、金墅、龙潭各港,为湖水东北去委。吴县之铜坑、胥口、鲇鱼口,吴江之水泾大村各口,为湖水东流去委。其间港汊纷歧,岗峦重复,论吴、震各邑濒湖之险,当以是为次要焉。运河自浙省来,由吴江之王江泾而北,历平望、八斥,绕吴江城,抵郡城,由郡城之西北经浒关、望亭镇以入常州府境,乃运河转漕之要津,即为全府官河之孔道。致和塘受太湖之尾委,由吴县鲇鱼口绕郡城之南,经娄门塘,东下唯亭、真义等镇,抵昆山城,递注镇洋之刘家河入于海。其支为界浦,为新阳江,俱南达吴淞,以通松郡诸邑,此致和塘为东境次要之冲也。余如齐门外之元和塘,为北达常、昭之道。震泽境之震泽、兰溪两塘,为西达湖州之道,又皆郡内之冲途焉。旧设抚标营,居中扼要,以统城守分防之汛,又设福山营控扼江口,分巡会哨,又设太湖水师营,弹压全湖防御之阻,盖骎骎乎成东南之奥壤矣。全郡水道自浙西来,恃震泽为吐纳,吴江、吴县、长洲俱受于湖而下注元、昆、新三邑,常、昭则北受江水而南受湖水,昔人谓府枕江而倚湖,农田资乎水利,因足食海王之饶。又谓江淮以南皆有与于天下之形势,抚兹图也,其为江南一大都会,不信然欤?

清《苏省舆地图说》

扬州——扬州府图说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后属越,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地。汉初,淮南国。后更吴,又更江都,又为广陵王国,置广陵、江都、高邮、平安四县隶之,属临淮。东汉,改广陵郡。三国,属魏,复属吴。晋,移广陵治于淮阴。东晋,分郡地置海陵、山阳二郡。刘宋、南齐因之,属南兖州。北齐,改东广州。北周,改为吴州。隋初,为扬州。大业初,改江都郡。唐初,复为南兖州,改邗州,寻为扬州,治江都,置大都督府。天宝初,改广陵郡。乾元初,复为扬州,置淮南节度使。上元中,宝应县。五代,杨吴都此,改江都府。南唐,以为东都,置泰州及泰兴、兴化县。周世宗取扬州,仍置大都督节度使,置通州及海门县。宋初因之,后属淮南东路。建炎后,升为帅府。元至元中,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后改为扬州路,隶江北淮东道。明永乐中,置淮海府,后改维扬府。成化间,复称扬州为直隶府,改真州为仪征县,领州县凡十。皇清因之,隶江南省江苏布政使司。今上皇帝康熙十一年,以海门濒海坍没,改为乡,领州三县六:江都县(附郭)、仪征县、泰兴县、高邮州、兴化县、宝应县、泰州、如皋县、通州。

康熙《江南通志》卷第二《建置沿革》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